2017年10月自考真題及答案 ※ 自考萬題庫估分 ※ 關注微信對答案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更新中,請關注!】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解析
簡答題:
1.【題干】簡述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及內在聯系?
【答案】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是 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個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科學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處于核心地位的則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2.【題干】邏輯證明與實踐檢驗的關系:
【答案】①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并不否認邏輯證在認識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邏輯證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認識,通過合乎邏輯規則的推理,去證實或證偽另一種認識。一種認識、一種科學假說,一個重大的理論不能貿然直接付諸實踐。在付諸實踐之前,先要經過邏輯證明對之進行篩選,對被證偽的認識、假設、理論就不必付諸實踐,這樣可以減少損失。
②承認邏輯證明的作用,并不是說邏輯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不能用邏輯證明代替實踐標準。這是因為邏輯證明不具有最終性。首先,邏輯證明所依賴的前提是否正常,它自身不能保證,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其次,被邏輯證明證實或證偽了的東西,最終還要靠實踐檢驗,實踐才具有最后的權威。
3.【題干】勞動力商品與一般商品的使用價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答案】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與其他一般商品的區別是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勞動,而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它不僅可以創造出能夠彌補自身價值的價值(一般商品僅能彌補自身價值,而無法創造新的價值),而且可以創造出新的剩余價值,這是勞動力這種商品區別于一般商品的本質原因,剩余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和利潤來源。
4.【題干】為什么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多樣的?
【答案】(1)各國在社會主義革命時,其生產力狀況和社會發展階段是不同的,由此決定,不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點.(2)各國的歷史傳統、文化習俗及具體國情各不相同,這是各國的發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3)在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各國都在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時代在前進,實踐在發展,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樣性.(4)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如果偏離了這一原理,就會導致失敗;如果不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樣性,脫離本國的實際,同樣也會付出沉重代價。
5.【題干】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經之路?
【答案】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會制度,但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物質的和社會的條件,只能在社會主義階段的長期發展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依據共產主義社會發展兩階段原理,人類社會的發展,只能從資本主義社會首先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而不能超越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是走向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必由之路。只有經過社會主義社會的長期發展,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會文化的長足發展,才能使舊的社會痕跡逐步消失,從而為實現共產主義鋪平道路。所以,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經階段和必由之路。
論述題
1.【題干】試述意識的能動作用性及其主要表現。在實際工作中如何發揮人的能動性?
【答案】①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指意識能動地反映客觀事物,形成主觀觀念,并且能動地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意識的能動作用具體表現在:其一,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其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其三,意識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作用.這是意識能動作用的最重要的表現.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有條件的.這種條件性的根本點在于,要科學把握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把意識的能動作用助于物質決定論的理論基礎之上.具體說,其一,社會實踐是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唯一正確有效的途徑.其二,要遵循客觀規律.正確認識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是正確實踐的前提,因而也是發揮意識能動性的前提.其三,發揮意識的能動性需要具備一定的物質技術條件。
②在任何工作、學習中,都必須以意識的能動性原理為依據,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深入解決工作、學習中的各種矛盾。
③在任何時候,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注意客觀物質條件的制約。
2.【題干】試述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與選擇性的關系。
【答案】(1)社會進步的決定性是指社會發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性,因而其根本方向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是必定如此的必然趨勢.社會進步的選擇性是指社會主體有意識、有目的地向著社會發展的某種可能的目標努力使之成為現實.(2)社會進步的選擇性與社會進步的決定性是內在統一的.一方面,社會進步的選擇性只能是在社會進步的決定性提供的多種可能性中選擇,而這些可能性本身卻是無可選擇的; 另一方面,社會進步的決定性是在社會進步的選擇性參與下的決定性,離開了人的有意識的活動,離開了人的自覺的選擇和主觀努力,社會發展規律及其決定性就無法得到體現.這種社會發展決定性和選擇性的統一,從根本上講就是人類歷史過程中客觀規律性和人的自覺活動相統一的表現.(3)否認社會進步的決定性,是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非決定論.否認社會進步的選擇性,是歷史觀上的機械論和宿命論.二者都是錯誤的。
3.【題干】試述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原因和主要內容。
【答案】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簡單的說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經濟全球化的原因:①新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和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加強了國際經濟聯系;②國際貿易的自由程度大提高;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增加。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相關推薦:
2017年10月自考真題及答案專題 ※ 2017年10月自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