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本題共6小題,每題5分,共30.0分)
1.簡述維新派和守舊派論戰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正確答案是】:第一,維新派和守舊派之間的論戰主要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展開。一是
要不要變法。.守舊勢力堅持“祖宗之法不能變”;二是要不要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
憲。三是要不要廢八股、改科舉和興學堂。第二,維新派和守舊派。的論戰,實質上是資產
階級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在中國的第一次正面交鋒。這場論戰為維新變法運動作了思想輿論
的準備。
2.簡述辛亥革命失敗后,孫中山為捍衛辛亥革命果實進行的斗爭。
【正確答案是】:面對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仍堅持革
命的立場,為捍衛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成果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第一,發動“二次革命”。這
場斗爭只堅持兩個月就失敗了。第二,組織中華革命黨。但其社會影響遠不如同盟會。第三,
發動護國戰爭。迫使袁世凱取消了帝制。第四,發動第一次護法運動。但遭失敗。第五,發
動第二次護法運動,又遭失敗。第二次護法戰爭的失敗,標志著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
3.簡述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和條件。
【正確答案是】:第一,中國是一個幾個帝國主義國家間接統治的政治經濟發展極端不
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這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國民革命
的影響,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這是紅色政權的客觀條件之一。第三,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向
前發展。這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又一個客觀條件。第四;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
這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必要主觀條件。第五,共產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和各項政策的正確
貫徹執行,是保證紅色政權存在和繼續發展的關鍵性主觀條件。
4.簡述瓦窯堡會議的內容和意義。
【正確答案是】:1935年12 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批評了黨內
長期存在的“左”傾冒險主義、關—門主義的錯誤傾向;提出了在抗日的條件下與民族資產階
級重建統一戰線的新政策。瓦窯堡會議為迎接全國抗日新高潮的到來做了理論和政治上的準
備。
5.簡述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和平贖買政策的特點。
【正確答案是】:第一,有償地而不是無償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變資產階級的所
有制。第二,在改造他們的同時,給予他們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剝奪資產階級的選
舉權,并且對于他們中間積極擁護社會主義改造而在這個改造事業中有所貢獻的代表人物給
以恰當的政治安排。
6.簡述五四運動爆發的時代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
【正確答案是】:第一,新的時代條件:它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所開辟的世界無產階級
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第二,新的社會力量的成長:隨著民族資本主義在“一戰”期間的發
展,中國的工人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壯大起來。中國工人階級成為一支日益重要
的社會力量。第三,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動,為五四運動準備了最初的群眾
基礎和骨干力量。
四、論述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10分,共20.0 分)
1.試述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正確答案是】:1905 年至1907 年,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改
良派,分別以《民報》和《新民叢加廣泛的傳播,促進了革命力量的壯大。這個勝利,為推
翻清朝統治的革命斗爭奠定了思想基礎。
2.試述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經驗。
【正確答案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主要是:第一,全國各
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抗戰勝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戰爭中,
中華民族實現了空前的大團結,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族抗戰。始終堅持以國共合作為基
礎、以中國共產黨為中流砥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實現和維護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
治保證。沒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第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這是抗日戰爭得
以堅持和勝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證。抗日戰爭大大豐富和升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
精神。中國共產黨以其精誠團結、堅持抗戰、獻身民族的實際行動,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集
中代表者,充分發揮出民族先鋒隊和階級先鋒隊的作用,贏得了全中國人民的擁戴。第三,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不懼怕戰爭。中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是為了
捍衛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人類進步事業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