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11、正確。
12、正確。
13、正確。
14、錯誤,造意者是最先產生犯罪犯罪意圖的人。
15、錯誤,斬(絞)監候是指將判為斬(絞)臨候者臨押等候復核,是死刑復核制度的一部分。而現代的死緩是一種死刑執行制度。
三、名詞解釋(每題3分,5題,共15分)
1、錄囚:中國古代實行的一項再審程序(1分)。即由皇帝或上級官員對在押囚犯進行詢問,以便平反冤獄。(2分)
2、務限法:宋朝的一項民事訴訟法律制度(1分),即民事案件只能在每年10月1日以后到次年3月之間提起訴訟(1分),以避免耽誤農時(1分)。
3、親親得相首匿:漢代的一項法律原則(1分),其本意在于尊重人們的倫理親情,弘揚“親親尊尊”之道,寬宥人們出于自然親情而情不自禁地包庇藏匿犯罪親屬的行為(2分)。
4、翻異別勘:宋代的一項審判制度(1分),指當犯人不服判決臨時稱冤,或在家屬代為申訴時(1分),須改由另一個司法機關重審,或臨司另派官員復審的制度(1分)。
5、會審公廨:晚清政府在租界內根據與外國領事協議設立的法院(1分),主要審理租界內的除領事裁判權管轄范圍之外的涉外案件(1分)。中國法官為主審,外國領事官員有權會審或觀審(或中國法官與外國領事官員共同審理)(1分)。
四、簡答題:(每題8分,5題,共40分)
1、請說明唐律“十惡”規定的主要內容及立法用意。
(1)十惡是:一為謀反;二為謀大逆,即陰謀破壞皇家建筑設施。三為謀叛,四為惡逆,即最嚴重是忤逆殺傷尊親屬。五為不道即用最殘忍的手段害人。六為大不敬,即皇帝的不敬。七為不孝,八為不睦,即對同族尊長有傷害或告發行為。九為不義,即在下位的人嚴重違反尊卑之義。十為內亂即親屬內亂倫行為(5分)。
(2)《唐律》繼承隋《開皇律》,首要“十惡”之罪,死于律首,加重打擊,是為了強調打擊危害君權和國家的行為,強調打擊危害父權及家庭倫常秩序的行為以及來重違反傳統道義的行為(3分)。
2、儒家的德治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1)儒家主張以禮義道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道德升華,反對以暴力威脅為基礎的政治。(3分)
(2)要求為政者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感化人民(3分)。
(3)法令刑罰只是德禮教化的輔助手段(2分)。
3、簡述“準五服以制罪”原則的大致內容。
晉律中首創的親屬之間相犯依五服等級為標準處刑的制度(2分)。五服包括: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3分)以卑犯尊,親屬關系越近,處罰越重;以尊犯卑,親屬關系越近,處罰越輕。(3分)
4、封建時代關于婚姻的“七去三不去”規定,內容是什么?
“七出”指七條法定休妻理由(1分),包括一無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妒忌,七惡疾(4分);“三不去”是三條例外情形(1分),包括一經舅姑之喪,二娶時賤后貴,三有所受無所歸(2分)。
5、說明唐宋時代三法司與明清時代三法司的職責分工變化。
唐宋時代的三法司中,大理寺主管審判,刑部主管復核和司法行政,唐代的御史臺或宋代的審刑院負責監察大理寺、刑部的審判及復核活動(4分)。到了明清時代,刑部的司法職能加強,取代大理寺成為最高審判機關。而大理寺轉而為國家慎刑機關。都察院為中央監察機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