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三、辨析題(每題5分,共20分)
1.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因為它們的社會歷史觀是唯物主義的。
2.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3.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4.壟斷形成之后,競爭就不存在了。
四、問答題(每題7分,共28分)
1.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2.運用唯物辯證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說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性。
3.簡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4.論述商品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的內涵及其二者之間的關系。
五、材料分析題(12分)
材料一:“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頁)
材料二: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頁)
材料三:一方面,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的產生取決于某些“客觀”的條件的成熟,特別是先進工業結構的形成,這些條件由資本主義通過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規律的作用產生出來。這樣資本主義就是注定要產生出另一種更高級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階段。另一方面,馬克思又認為他的理論不只是一種社會科學。它還是另一種暴力革命的學說。馬克思主義不是只要了解社會;它不是革命的無產階級將起來推翻資本主義,而是積極地動員人們去這樣做。它插手去改變世界。問題是,如果資本主義的確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社會替代的規律所支配,那么為什么還要強調“問題是要改變它”呢?如果資本主義的滅亡是由科學保證了的,為什么還要費那么大的力氣去為它安排葬禮呢?既然看來人們無論如何受必然規律的約束,為什么又必須動員和勸告人們遵照這些規律行事呢?([美]阿爾溫·古爾德納:《兩種社會主義》。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頁)
請回答:
(1)為什么說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2)試分析阿爾溫·古爾德納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