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三、辨析題(每題5分,共20分)
1.20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并不能說明社會主義運動完全失敗。
2.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現在時代已經變了,所以,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
3.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4.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矛盾是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四、問答題(每題7分,共28分)
1.簡述馬列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
2.簡述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3.簡述列寧的物質定義及其意義
4.如何認識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五、材料分析題(12分)
材料:聞一多有一次給學生上課,他走上講臺,先在黑板上寫了一道算術題:2+5=?學生們疑惑不解。然而聞先生卻執意要問:2+5=?同學們于是回答:“等于7嘛!”聞先生說:“不錯。在數學領域里2+5=7,這是天經地義的顛撲不破的。但是,在藝術領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題為《萬里馳騁》的圖畫叫學生們欣賞,只見畫面上突出地畫了兩匹奔馬,在這兩匹奔馬后面,又錯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畫了五匹馬,這五匹馬后面便是許多影影綽綽的黑點點了。聞先生指著畫說:“從整個畫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馬,然而,凡是看過這幅畫的人,都會感到這里有萬馬奔騰,這難道不是2+5=10000嗎?”
運用認識論相關原理分析下列問題:
(1)既然在數學領域2+5=7是顛撲不破的,為什么在藝術領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認識活動中,正確處理理性與非理性的關系對科學創新有何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