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勞動經濟學家把引起補償性工資差別的非工資性因素歸納為( )
A.惡劣的勞動條件與傷害危險
B.職業的社會聲望與社會評價
C.職業和收入的穩定性
D.勞動的時間長度
E.勞動的數量與質量
15.下列勞動報酬的支付方式中,屬于福利種類的有( )
A.失業保險 B.加班工資
C.帶薪休假 D.免費工作餐
E.年終獎
16.企業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福利具有的優勢有( )
A.有利于減少企業在福利上的支出
B.有利于企業獲得穩定的生產經營外部條件
C.延期支付的靈活多樣可以增強企業對勞動力市場的多種適應性
D.有利于企業發揮分配的激勵功能
E.可以使若干保險基金在免稅的基礎上獲得積累
17.在集體談判決定工資模型中,確定雙方堅持點的主要因素有( )
A.勞動力市場的勞動力供求狀況
B.經濟的景氣程度
C.企業貨幣工資的支付能力
D.其他工會組織的集體談判結果的影響效應
E.雙方的談判技巧
18.在勞動力市場中,賣方壟斷的范圍和影響程度主要取決于( )
A.工人的組織程度 B.工會的組織規模
C.工會的財政狀況 D.以往慣例
E.企業的支付能力
19.解決摩擦性失業的方法有( )
A.完善勞動力市場的信息情報工作 B.對失業人員進行再就業培訓
C.增加就業機會 D.增加勞動力的流動性
E.降低勞動力流動成本
20.有關充分就業的描述,正確的有( )
A.凡是接受市場工資率愿意就業的人均能實現就業
B.充分就業的實現,意味著失業現象的消失
C.摩擦性失業及其他類型的自然失業與充分就業并行不悖
D.充分就業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E.充分就業是一個理想狀態
21.按照直接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將通貨膨脹分為( )
A.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 B.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C.結構性通貨膨脹 D.預期型通貨膨脹
E.慣性通貨膨脹
22.導致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的原因有( )
A.貨幣工資的增長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
B.企業為追求更大利潤而提高商品的價格
C.總需求的過度增長
D.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增加
E.進口原材料價格的上升
23.在失業嚴重時期,政府應采取的財政政策有( )
A.減少政府購買 B.減少政府轉移支付
C.擴大政府購買 D.增加政府轉移支付
E.降低稅率
24.現代市場經濟中,公共部門服務范圍主要涉及到( )
A.公共管理 B.義務教育
C.基礎研究 D.環境保護
E.企業管理
25.內部勞動力市場的特征包括( )
A.范圍只限定在企業內部
B.形成基礎是企業與雇工的持續勞動關系
C.勞動力流動的成本較低
D.企業與勞動者之間不存在雇用關系
E.主要靠市場機制來配置勞動力資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BCDE | ABD | ABCDE | CDE | ACD | ABCD | ABCD | AC | AD | DE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CE | ABCD | ABCDE | ABC | ACD | BCDE | ABCDE | ABCD | ADE | ACDE |
21 | 22 | 23 | 24 | 25 | |||||
ABCDE | ABE | CDE | ABCD | ABC |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