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部分 |
第 5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二、多項選擇題
31.【答案】ABCD
32.【答案】ABC
33.【答案】ABD
【考點點擊】本題在2009年4月考季第33題考查過,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
【要點透析】C項表述錯誤。科學技術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著第一位的作用。科學技術不僅自身直接體現為生產力,而且通過作用于生產力的其他要素發揮重要作用。正確答案選ABD。
34.【答案】ACD
35.【答案】ABC
【考點點擊】本題在2008年10月考季第34題考查過,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要點透析】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對外開放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其顯著特點是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初步形成。正確答案選ABC。
36.【答案】ABCD
【考點點擊】本題在2010年4月考季第34題考查過,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要點透析】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這一方針,是我國半個多世紀科技事業發展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是面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抉擇,必須貫穿于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全過程。正確答案選ABCD。
37.【答案】ABCD
38.【答案】ABCD
39.【答案】ABC
【考點點擊】本題在2008年10月考季第38題考查過,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
【要點透析】新中國誕生前后,毛澤東開始制定中國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思想。D項是鄧小平提出的外交政策方略。正確答案選ABC。
40.【答案】BCD
【考點點擊】本題在2009年10月考季第39題考查過,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我國的民族政策。
【要點透析】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正確答案選BCD。
三、簡答題
41.(1)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2)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3)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42.采取循序漸進的步驟,逐步實現過渡。第一步號召農民組織帶有社會主義萌芽性質的農業生產互助組;第二步在互助組的基礎上,組織帶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合作社;第三步組織大型的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43.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它的決定性作用不僅在于解決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推進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還要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穩定是發展和改革的前提,發展和改革必須要有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沒有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一切無從談起。
44.(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我們國家的階級本質,體現了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議行合一”的制度,國家權力統一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既是最高立法機關,又是最高權力機關。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間接民主同直接民主相結合,是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制度。
45.(1)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以創造生產更多更好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精神文化產品為目標,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2)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堅持在關鍵環節上實現新突破。以改革促創新、促發展,推動文化觀。念、文化內容、文化形式、文化科技的全面進步。
(3)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
四、論述題
46.(1)在目標和本質的層次上認識社會主義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論斷的五句話即是五個目標,“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標。他認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體現在這兩方面目標的實現上。兩大目標被稱為社會主義本質,從而成為鄧小平社會主義觀中的最高層次,能否達到這兩大實際目標成為判斷一切社會主義理論觀點正確與否的標準。
(2)突出了生產力的基礎地位。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突出了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是對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他指出:“從1958年到l978年這二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新鮮經驗的總結。改革的實踐,使我們認清了必須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出廣闊的前景。
(3)強調了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最終目標。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就是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一社會基本矛盾的最高層次上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的。“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角度規定了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結果的角度規定了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共同富裕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高度統一的結果。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4)在動態中描述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在談社會主義時并沒有把它限定在僵死的定義中,而是用了五個動詞——“解放”、“發展”、“消滅”、“消除”、“達到”——在動態中生動地描述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是一個過程,社會主義的本質也有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鄧小平就是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互動中,在發展過程和最終結果統一的過程中,來闡明社會主義本質及其逐步實現的。
47.(1)必要性。
“十七大”報告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于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具有重要意義。應抓住主要環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2)基本思路。
做到“兩個堅持”、“三個轉變”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堅持走中國特色新興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