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對審美體驗的理性反思和邏輯總結構成了(A)
A.審美形態 B.審美范疇 C.審美活動 D.審美經驗
3.2.認為審美形態是美的形態的邏輯出發點是(C)
A.認為美是主觀的 B.認為美中有人的體驗 C.認為美是客觀的,完全外在于人 D.認為美在實踐中形成
3.3.認為審美形態是審美風格的觀點,是將審美看成一種文化大風格,這種觀點是(C)
A.完全正確的 B.抓住了審美形態的最主要的特征 C.抓住了審美形態的某些重要特征,但不全面 D.完全錯誤的
3.4.認為審美形態是審美類型的觀點(A)
A.是從形式上劃分審美形態 B.顧及到了審美形態的真實內涵 C.是美的類型說 D.是審美類型說
3.5.認為審美形態是審美范疇的觀點(D)
A.是美的范疇說 B.是審美范疇說 C.很全面 D.犯了主客二分和現成論的錯誤
3.6.將審美形態與人生境界等同的觀點(B)
A.是正確的 B.隨著對人生境界研究的重視而出現 C.人生境界具有審美形態的表形特征 D.在古希臘時就如此
3.7.“虛實”不僅在文學意境中使用,還可以在其他藝術,如繪畫、音樂甚至現實生活的兵法中使用,這說明了審美形態具有(B)
A.統攝性 B.廣泛性或普適性 C.歷史性 D.現實性
3.8.“意象”不能稱為普泛意義上的審美形態,這種說法(B)
A.是正確的,意象與審美形態毫無關系 B.是正確的,意象不具有普適性或廣泛性 C.是錯誤的,意象就是普泛意義上的審美形態 D.是錯誤的,意象具有廣泛性
3.9.中國哲學之“道”包含的對立統一的原則,貫穿于陽剛與陰柔,意與境等,說明審美形態具有(A)
A.統攝性 B.廣泛性或普適性 C.歷史性 D.現實性
3.10.中國古代的“神”及其有關的神韻等。在當今社會仍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是審美形態的(C)
A.統攝性 B.廣泛性或普適性 C.歷史性 D.現實性
3.11.將丑和荒誕作為審美形態是在(D)
A.古希臘 B.文藝復興 C.中世紀 D.19世紀中葉后
3.12.中國古代的詩學背后往往有哲學思想的制約性,這是審美形態的(B)
A.歷史性 B.貫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3.13.審美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審美因素構成的有機體的感性凝聚,這是審美形態的(C)
A.歷史性 B.貫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3.14.審美形態的二重性主要指(C)
A.社會性和個性的統一 B.悲劇性和喜劇性的統一 C.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統一 D.現實性和理想性的統一
3.15.中國早期的審美形態實質是(A)
A.詩性和音樂性的 B.戲劇性和雕塑性的 C.抒情性和敘事性的 D.繪畫性和音樂性的
3.16.西方早期審美形態的實質是(B)
A.詩性和音樂性的 B.戲劇性和雕塑性的 C.抒情性和敘事性的 D.繪畫性和音樂性的
3.17.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提出語言符號的意義分為能指和所指的是(B)
A.席勒 B.索緒爾 C.魯迅 D.巴赫金
3.18.漢語高度重視詞匯,而不像西方重視語法,所以它表現出一種(D)
A.哲學性 B.邏輯性 C.清晰性 D.詩性
3.19.和西方的審美文化不同,中國的審美文化具有的特征是(A)
A.世俗化 B.形而上性 C.宗教化 D.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
3.20.理念論的倫理學內容,是道德至上的原則,具體到美學中,就表現為(C)
A.真與善合一 B.真與美合一 C.美與善合一 D.以上都不是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報名、自考成績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