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自考毛澤東思想概論材料分析題練習及答案匯總
1. “解放以后,民族資產階級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這是逼出來的。我們打倒了蔣介石,沒收了官僚資本,完成了土地改革,進行了‘三反’、‘五反’,實現了合作化,從一開始就控制了市場。這一系列的變化,一步一步地逼著民族資產階級不能不走上接受改造的道路。” 結合相關理論分析上述觀點。
答案:這段材料說明我國建國初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1)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和平贖買的必要性.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和平贖買政策的必要性主要是由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決定的。
①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不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而且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都具有兩面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表現為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協動搖的一面。在中國共產黨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感召下,民族資產階級走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成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的四個民主階級之一。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即在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時期,民族資產階級既有承認《共同綱領》,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愿意為新中國服務,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又有剝削工人,取得利潤,甚至違法亂紀、不利于國計民生的一面。
②中國的經濟落后,工商業不發達,需要盡可能地利用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一面,這對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同時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有一定技術專長和企業管理經驗的階級。因此中國共產黨對資產階級采取的政策是,充分利用民族資產階級積極的一面,盡可能地克服其消極的一面,引導他們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利用其成員的技術專長為社會主義服務。
(2)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和平贖買的可能性.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和平贖買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它對民族資產階級采取的正確政策所決定的。
①新中國成立后,工人階級掌握了國家的政權,建立了鞏固的工農聯盟。中國共產黨可以充分利用其執政的優勢集中力量對工商業進行合理調整,通過開展“五反”運動的方式,打擊不法資本家,對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不利于國計民生的消極的一面進行限制。
②新中國通過對官僚資本的沒收,建立起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領導作用,從而能夠運用它的影響帶領其他非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向社會主義方向發展。
③國家對主要的農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的政策,割斷了資本主義經濟與農民個體經濟的聯系,迫使資產階級接受共產黨提出的和平贖買的政策,從而逐步把資本主義工商業納入到社會主義的經濟軌道,最終實現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解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途徑,用“和平贖買”的方式,逐步地把資本主義私人所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曾經設想過但未能實現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歷史性勝利。
建國后,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所采取的政策曾有一個變化;建國后的頭3年,采取的是限制、利用的政策;社會主義改造開始后,對其則采用和平贖買的政策。1955年下半年,隨著合作化高潮的到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也加快了步伐。全行業公私合營是資本主義所有制過渡到完全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步驟。全行業公私合營后的贖買政策是:對私股實行定息的辦法,即把資本家的利潤限制在一定的息率上,統一規定年息為5%,當時國家決定付息7年,后又延長3年,共計10年;對資本家和資方代理人也按“包下來”的方針和“量才使用,適當照顧”的原則作了人事安排。
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采用了多種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最終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和平贖買”。建國以后,我國對官僚資本采取無償沒收的政策,對民族資本則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過渡形式。
2.材料一 在1948年9月的會議上,毛澤東指出:現在總的來說是新民主主義的,但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有社會主義因素,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都是這樣,并且是領導的因素。他強調:我們要努力發展經濟,由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
材料二 十六大報告指出:“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
試結合材料材料分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標志和深刻歷史意義。
答案:(1)1956年,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使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了絕對的優勢,成為我國的經濟基礎。中國已經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中國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辟了道路,成為新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也極大地支持和推進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因此,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才能最終實現。
解析:本題主要考核的知識點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初步建立:1956年,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使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了絕對的優勢,成為我國的經濟基礎。中國已經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和第一部憲法的制定標志著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正式形成。所有這一切,都表明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已經基本確立。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并且從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中國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辟了道路,成為新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也極大地支持和推進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因此,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才能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報名、自考成績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