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合選擇題
1、邀請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的建議屬于()
A、要約 B、要約邀請 C、承諾 D、反要約
2、要約失效的特定事由()
A、要約中規定的承諾時間已過 B、要約被受要約人拒絕
C、受要約人提出反要約 D、要約人死亡或喪失能力,而受要約人作出承諾之前已知道這種情況。
3、承諾的構成須符合以下條件()
A、須由受要約人對要約人作出 B、須是對要約的回復;
C、須是對要約的無條件接受 D、須采用要約限定的承諾方式,除非未采用該方式并不會損害要約人的利益 。
4、對于承諾生效的時間,大陸法系基本采用()
A、投郵主義 B、收郵主義 C、了解主義 D、到達主義
5、在英美法系國家,無締約能力的自然人包括()
A、未成年人(minors) B、有精神缺陷的人(mentaldisorders)
C、酗酒人 D、禁治產人
6、《德國民法典》規定:下列諸人,無行為能力()
A、未滿7周歲者
B、因精神錯亂不能自由決定意志者,而按其性質此種狀態并非暫時的
C、酗酒人
D、因患精神病而受禁治產的宣告者。
7、根據英國議會1677年通過的《欺詐行為法》,哪些合同必須采用書面形式()
A、有關遺囑執行和遺產管理的合同 B、擔保合同和貨物買賣合同
C、就婚姻的對價訂立的合同
D、不動產合同和不在一年內履行的合同貨物買賣合同。
8、在法國不可抗力的構成須同時具備以下要件()
A、不可預見性 B、不可抵卸性 C、客觀性 D、外在性
二、名詞解釋
1、要約
要約是具有足夠的確定性并包含一旦被接受合同即成立的意圖的訂立合同的建議。
2、實踐合同
是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于實物交付時生效的合同。
2、錯誤(mistake)
指合同當事人對有關事實情況的誤解,如果沒有這樣的誤解,該當事人本來不會依現有的合同條件簽約。
4、誤解
是合同雙方對于相對方“關于合同條件的認識”的錯誤理解。
5、有效推定原則
如一項條款可能有兩種意思時,寧可以該條款可能產生某種效果的意思理解該條款,而不以該條款不能產生任何效果的意思理解該條款。
6、有利于債務人原則
法國民法典規定:“契約有疑義時,應作不利于債權人而有利于債務人的解釋。”這一規定在實踐中往往演變為“作不利于起草合同的一方的解釋”。
7、“自始不能”與“嗣后不能”
自始不能指合同自成立起即不可能被履行,嗣后不能則指合同在成立后因出現阻礙合同履行的情況使合同無法被履行。
8、交易基礎的瑕疵
如果合同賴以訂立的環境發生了改變,或者,合同的履行或對待履行變得不再對稱,任何一方均有權從合同撤出。
9、實際履行和損害賠償
實際履行就是令違約方實踐其諾言,即讓他按合同的規定履行其對受損害方承擔的義務。損害賠償是讓違約方對受損害方進行金錢上的補償,以此作為對實際履行的替代。
10、“期待利益”和“依賴利益”
前者指當事人依合同有權期待獲得的東西,如利潤;后者指當事人一方基于對另一方諾言的信賴而改變了地位,該改變的地位與原來的地位在經濟價值上的差異,比如他因履約而發生的成本。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報名、自考成績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