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令系統:計算機中各種指令的集合,它反映了計算機硬件具備的基本功能。
2.計算機指令:計算機硬件能識別并能直接執行操作的命令,描述一個基本操作。
3.指令編碼:將指令分成操作碼和操作數地址碼的幾個字段來編碼。
4.指令格式:指定指令字段的個數,字段編碼的位數和編碼的方式。
5.立即數:在指令中直接給出的操作數。
6.指令字長度:一個指令字所占有的位數。
7.助記符:用容易記憶的符號來表示指令中的操作碼和操作數。
8.匯編語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記符)表示的程序設計語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機器語言中的指令一一對應,但是不能被計算機的硬件直接識別。
9.偽指令:匯編語言程序所提供的裝入內存中的位置信息,表示程序段和數據段開始信息及結束信息等。且不轉換成2進制機器指令。
10.大數端:當一個數據元素的位數超過一個字節或者一個字的寬度,需存儲在相鄰的多個字節的存儲位置時,將數據的最低字節存儲在最大地址位置的存儲方式。
11.小數端:當一個數據元素的位數超過一個字節或者一個字的寬度,需存儲在相鄰的多個字節的存儲位置時,將數據的最低字節存儲在最小地址位置的存儲方式。
12.操作數尋址方式:指令中地址碼的內容及編碼方式。
13.系統指令:改變計算機系統的工作狀態的指令。
14.特權指令:改變執行特權的指令,用于操作系統對系統資源的控制。
15.自陷指令:特殊的處理程序,又叫中斷指令。
16.尋址方式:對指令的地址碼進行編碼,以得到操作數在存儲器中的地址的方式。
17.相對轉移:轉移到的目標指令的地址與當前指令的地址有關,是用當前指令的PC與一個偏移量相加,和為目標指令的PC.
18.絕對轉移:轉移到的目標指令的地址與當前指令的地址無關,指令中給定的目標地址即為目標指令的PC.
19.無條件轉移:一種轉移指令類型,不管狀態如何,一律進行轉移操作。
20.條件轉移:一種轉移指令類型,根據計算機中的狀態決定是否轉移。
21.RISC: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即指令系統中的指令數量少,且指令功能相對簡單。
22.CISC:復雜指令系統計算機,即指令系統中的指令數量多,且指令功能相對較強。
23.堆棧:數據的寫入寫出不需要地址,按先進后出的順序讀取數據的存儲區。
6.邏輯地址:程序員編程所用的地址以及CPU通過指令訪問主存時所產生的地址。 與內存物理地址無固定對應關系的地址。
7.微程序控制器:將執行指令所需要的微命令以代碼形式編成微指令序列(微程序),存入一個控制存儲器,需要時從該存儲器中讀取。按這種方式工作的控制器為微程序控制器。
3.控制存儲器(CPU內的) :CPU內用于存放實現指令系統全部指令的微程序的只讀存儲器稱為控制存儲器。
20.垂直型微指令:一種微指令類型,設置微操作碼字段,采用微操作碼編碼法,由微操作碼規定微指令的功能。
23.微程序控制器:將執行指令所需要的微命令以代碼形式編成微指令序列(微程序),存入一個控制存儲器,需要時從該存儲器中讀取。按這種方式工作的控制器為微程序控制器。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報名、自考成績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