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自考《中外民俗》章節復習題及答案:第1章
第一章 民俗概述
一、名詞解釋
1. 民俗:是廣大民眾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現象。
2. 風俗:是指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中世代傳承、相沿成習的生活模式,他是一個社會群體在語言、行為和心理上的集體習慣。
二、簡答論述
1. 民俗的分類
(1)經濟民俗:人們在創造和消費物質財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民俗,包括生產、居住、飲食、商貿、服飾、交通等民俗。
(2)社會民俗:人們在特定條件下所形成的社會關系的慣制,包括家庭鄉里、人際交往、人生禮儀、歲時節日等民俗。
(3)信仰民俗:在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有關意識形態方面的民俗,包括民間信仰、巫術、禁忌等。
(4)游藝民俗:指民間傳統的文化娛樂活動,包括口頭語言、民間歌舞、游戲競技等。
2. 民俗的特征
一、民俗的集體性與模式性
民俗的集體性是指民俗在產生、流傳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質特征。民俗的模式性也稱為類型性,是指民俗的內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二、 民俗的傳承性與播布性
傳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時間上的縱向延續過程,體現了某一民俗的歷史發展。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間上的橫向傳播過程,這種傳播有兩種方式:民族遷徙和方式采借。
三、民俗的穩定性和變異性
民俗形成后會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穩定而相對固定下來,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變異性指民俗傳播過程中內容和形式的變化。
四、民俗的民族性與地方性
民族性一是指同一類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產生不同的表現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歷史、地理和經濟條件的不同而產生的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民俗。地域性指民俗在空間上所表現出來的地理特征和鄉土氣息。如八大菜系(魯川粵蘇浙湘閩徽),南甜北咸、東辣西酸的口味。
五、民俗的原始性與神秘性
主要表現于信仰、崇拜、巫術、禁忌、占卜等活動上。
3. 民俗的社會功能
1) 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個人行為過程中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如人際關系、尊老愛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等。
2) 民俗的規范功能指民俗對社會成員的行為方式所具有的約束和控制作用。在很多地方起到鄉規民約的作用。
3) 民俗的娛樂功能指民俗能對社會成員心理產生快樂和愉悅的調節作用。包括民間歌舞、游戲、競技和雜藝等。如苗族的蘆笙節、斗馬節,侗族的花炮節、多耶舞,瑤族盤王節,佤族木鼓節,傣族潑水節等都具有娛樂的性質。
4) 民俗的審美功能指民俗能對社會成員心理產生悅耳悅目和悅神悅意的審美作用。
5) 民俗的維系功能指民俗統一人們的行為與思想,是社會成員保持凝聚力和向心力。
4. 民俗的形成
民俗源于社會生活,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經濟的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設,經濟基礎對民俗的產生起著最后的決定作用。
二、政治的原因。封建統治對民俗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體現為各種民俗事象的迷信色彩,如婚姻喪葬、起房架屋、人生禮儀以及生產生活中的各種信仰和禁忌等都充滿了封建迷信色彩。
三、宗教的原因。原始宗教和現代宗教都對民俗產生起過深遠影響,比如原始宗教的一些儀式直接發展為后來的民俗活動,一些祭祀活動也演變成節日等民俗內容
四、地域的原因。不同的山川地理環境,產生了不同的民俗和習慣,這表現出民俗對自然環境的選擇性和適應性,也體現出民俗之間的差異性。比如游牧民族要逐水草而居,“蒙古包”“吊腳樓”等民俗現象都是地域選擇的結果。
5、民俗與旅游的辯證關系
一、民俗文化對旅游的作用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兩大塊,中國的民俗旅游資源:內容豐富,門類齊全;地域覆蓋面廣,地方色彩濃;民族特點鮮明,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2、民俗文化旅游豐富了旅游活動,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經濟效益。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濟效益可觀。
二、旅游對民俗文化的積極作用
1、民俗促進了民俗文化交流與傳播。現代旅游對民俗文化的傳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中除了獲得美的享受之外,還獲得新的知識。
2、旅游促進了當地民俗文化的現代化。旅游會把現代文明帶進民族地區,打破傳統文化的封閉狀態,使得民族文化沿著多元的方向發展,有利于促進地區之間的跨文化交流,開拓眼界,促進民族地區的文明發展程度。
3、旅游促進了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現代旅游業的發展使人們注意到文物古跡、人文風俗的保護工作。
三、旅游對民俗文化的消極作用
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隨著旅游的發展,外來文化會對當地文化進行沖擊,從而淡化甚至同化民俗文化;另一方面過分地、夸大地宣傳會使得民俗文化失真、庸俗化。
2、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沖擊。由于旅游者的涌入,當地的民族傳統文化會因商品化而受到歪曲并失去價值。異地文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沖擊與影響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隨之,民風淳樸也會喪失,還會出現崇洋媚外等,甚至會影響社會的穩定。
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傳統道德觀念的墮落。西方社會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或思想意識會相伴而至,造成優良傳統的喪失,這些都要采取防范措施和相應對策,以使民俗文化資源得以長期地使用和弘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