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因素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用主要是通過( D )
A、人們的思想觀念來實現的
B、國家的有關政策和法律來實現的
C、民族習慣和氏族信仰來實現的
D、物質資料生產方式來實現的
12.最有利于社會發展的人口狀況是( D )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增長慢
C、人口不增也不減
D、與物質生產相適應
13.生產方式所體現的關系是( A )
A、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
B、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C、主體與客體的關系
D、自然物質與社會存在的關系
14.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包括( D )
A、勞動者和勞動工具兩個方面
B、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兩個方面
C、生產關系和生產資料兩個方面
D、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
15.在社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A )
A、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
B、地理環境的優劣
C、人口增長的快慢
D、社會風氣的好壞
16.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是( A )
A、生產力的發展
B、科學文化的發展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所構成的生產方式的發展
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17.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這個觀點是( A )
A、辯證法的正確觀點
B、機械唯物主義的錯誤觀點
C、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錯誤觀點
D、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
18.人們在一定社會條件下進行的實踐活動( A )
A、都受社會條件的限制
B、都不受社會條件的限制
C、都是主觀隨意進行的
D、都不是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19.社會規律與自然界發展規律的區別在于( B )
A、自然規律是客觀的,社會規律是主觀的
B、自然規律是自發地起作用,社會規律是通過人們有意識的活動而得到實現
C、自然規律沒有階級性,社會規律有階級性
D、自然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社會規律是不可捉摸的
20.社會歷史規律與自然界發展規律的共同點是( B )
A、它們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過程
B、它們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性
C、它們的實現都是無需人參與的客觀過程
D、它們都是人類思維發展的客觀過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