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保險學原理》章節習題:第1章
第一章
一、選擇題
1.以下風險最適合保險的是( C )
A.高頻率高幅度 B.高頻率低幅度 C.低頻率高幅度 D.低頻率低幅度
2.某一標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損失機會和加重損失程度的客觀原因和條件是( C )
A.道德風險因素 B.心理風險因素C.實質風險因素 D.綜合風險因素
3.使風險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是( B )
A.風險因素 B.風險事故 C.風險增加 D.風險
4.風險是保險產生和存在的( A )
A.前提 B.環境 C.可能 D.證明
5.風險管理的目標是( A )
A.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B.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利潤
C.以最小成本達到最優發展途徑 D.解決自身面臨的風險問題
6.在經濟交往中,權利人與義務人之間由于一方違約或違法致使對方遭受財產損失的風險,稱為( D )
A.純粹風險 B.財產風險 C.責任風險 D.信用風險
7.依據( B )風險可以分為純粹風險與投機風險。
A.風險的環境 B.風險的性質 C.風險標的 D.風險原因
8.一定時期內一定數目的風險單位可能發生損失的次數,稱為( C )
A.損失數量 B.損失幅度 C.損失頻率 D.損失概率
9.將風險可以分為純粹風險與投機風險的依據是( B )
A.風險的環境 B.風險的性質 C.風險標的 D.風險原因
10.由于個人不誠實.不正直或不軌企圖,故意促使風險事故發生,引起社會財富和人身傷亡的原因和條件,稱為( C )
A.實質風險因素 B.心理風險因素 C.道德風險因素 D.綜合風險因素
11.只有損失機會而沒有獲利可能的風險是( A )
A.純粹風險 B.投機風險 C.投資風險 D.自然風險
12.保險標的發生一次災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范圍是( D )
A.最大可能損失 B.自留額 C.投保單位 D.危險單位
13.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如果冰雹直接擊傷行人,則它是( A )
A.風險事故 B.風險因素
C.自然風險 D.人身風險
14.某人外出時忘記鎖門,結果導致小偷進屋家具被偷,則風險因素是( C )
A.小偷進屋 B.家具被偷 C.外出時忘記鎖門 D.某人外出
15.由于人們疏忽或過失以及主觀上不注意.不關心.心存僥幸,以致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和加大損失的嚴重性的風險因素是( D )
A.無形風險因素B.道德風險因素 C.有形風險因素 D.心理風險因素
16.保險標的發生一次災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范圍是( D )
A.最大可能損失 B.自留額 C.投保單位 D.危險單位
17.由于個人不誠實.不正直或不軌企圖,故意促使風險事故發生,引起社會財富和人身傷亡的原因和條件,稱為( B )
A.實質風險因素 B.道德風險因素 C.心理風險因素 D.綜合風險因素
18.下列屬于純粹風險的是( C )
A.匯率變動風險 B.外匯管制風險 C.地震風險 D.政府沒收風險
19.風險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這里描述的風險特征是( C )
A. 普遍性 B.發展性 C.客觀性 D. 商品性
20.種類.品質.性能.價值等方面大體相近的風險是( C )
A.純粹風險 B.同等風險 C.同質風險 D.對等風險
21.一定時期內一定數目的風險單位可能發生損失的次數,稱為( C )
A.損失數量 B.損失幅度 C.損失頻率 D.損失概率
二、判斷題
1.有風險因素必有風險事故( F )
2.在風險管理的方法中,保險屬于控制法( F )
3.風險是損失的不確定性,所以不確定的損失風險是可保風險。 ( F )
三、名詞解釋
1.風險回避是人們設法排除風險并將損失發生的可能性降到零。
2.風險是一種損失發生具有的不確定性狀態.它具有客觀性、損失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
3.實質風險因素是指某一標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風險事故發生或增加損失機會或加重損失程度的因素。
4.純粹風險是指只有損失機會而無獲利機的不確定性姿態。
5.人身風險:指人們因早逝、疾病、殘疾、失業或年老無依靠而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狀態。
四、案例分析
1.請從風險管理所學知識的角度,以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為例,討論城市在流行病爆發期間,各個主體在風險管理方面應采取哪些措施?這些措施屬于風險管理的哪一類工具?
【答案】應對流行病的城市風險管理,可以分別從政府、企業、社區以及家庭四個方面分別討論。
風險管理的工具:控制型風險管理(事前和事后),財務型風險管理(自留和風險轉移);(2分)風險控制可以從風險的兩個方面展開,即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造成的損失程度兩個方面進行控制。
政府:公共預防體系(宣傳,環境衛生,公共場所嚴密監控,建立疾病控制指揮部等,都屬于事前的控制型風險管理;醫院的急救隔離體系屬于事后控制型風險管理,專款用于流行病的救助,藥物的調撥等。)
企業:分散辦公(控制型)
社區:事前控制:宣傳,環境衛生;事后控制:隔離
家庭:事前控制:衛生,減少外出,通風;事后控制:自覺自我隔離;財務型風險轉移:保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