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際交往與社會影響
一、單項選擇題
1.個體想要與人接觸、交往、隸屬于某個群體,與他人建立并維持一種滿意的相互關系的需要指的是(A)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2.當個體對周圍環境缺乏了解和把握,當個體心情緊張、有高度恐懼感時,他們傾向于尋求與他人在一起,傾向于尋求他人伴同。這是一種(B)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3.個體有控制別人或被別人控制的需要,個體有在權力關系上與他人建立或維持滿意人際關系的需要。這種需要是(C)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4.個體有愛別人或被別人愛的需要,個體有在人際交往中建立并維持與他人親密的情感聯系的需要。這是一種(D)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
5.社會學家霍曼斯采用經濟學的概念來解釋人的社會行為,提出了(A)
A.社會交換理論
B.人際需要的三維理論
C.動機需要理論
D.本能需要理論
6.人們運用語言符號進行信息交流,傳遞思想、情感、觀念和態度、達到溝通目的的過程,叫做(A)
A.言語溝通
B.非言語溝通
C.人際溝通
D.社會溝通
7.除了說和寫之外的信息傳遞,人們還使用包括手勢、身體姿態、音調、身體空間和表情等來傳遞信息。這是指(B)
A.言語溝通
B.非言語溝通
C.人際溝通
D.社會溝通
8.支配型的男性通常能夠與順從型的女性搭配成很好的夫妻,這符合下列人際吸引的條件中的(B)
A.相似性
B.互補性
C.接近性
D.熟悉性
9.我們傾向于喜歡那些與我們具有相同態度和價值觀的人,并與之表現相互吸引,這符合人際吸引的條件中的(A)
A.相似性
B.互補性
C.接近性
D.熟悉性
10.學生在排定座位后,同座的和鄰座的同學就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因而多半能夠互相吸引,成為好朋友。這符合人際吸引的條件中的(C)
A.相似性
B.互補性
C.接近性
D.個人品質
11.人際關系的測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社會測量法,它的創立者是心理學家(A)
A.莫雷諾
B.卡特爾
C.施特恩
D.吉爾福特
12.同一群體的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會表現出觀念與行為的一致性,當與其他群體相比較時,成員就會產生一種屬于自己群體的感覺,這就是(A)
A.歸屬感
B.認同感
C.社會性支持
D.自尊感
13.當個體的思想與行為符合群體要求時,就會受到群體的贊許與鼓勵,從而強化了個體行為與群體行為的一致性,使個體獲得(C)
A.歸屬感
B.認同感
C.社會性支持
D.自尊感
14.為了保證目標的實現,每個群體成員都必須嚴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為的準則被稱為(A)
A.群體規范
B.群體領導
C.群體凝聚力
D.群體認同
15.能夠使成員繼續留在群體中的力量稱作(C)
A.群體規范
B.群體領導
C.群體凝聚力
D.群體認同
16.主要指群體中具有法定地位并能夠影響群體行為的人采取一定的手段,協調成員之間的關系,領導群體成員實現群體目標的過程。被稱為(B)
A.群體規范
B.群體領導
C.群體凝聚力
D.群體認同
17.認為領導者都具有某些與生俱來的特質,具備這些特質的人才能成為領導者。這種關于領導的理論是(A)
A.個人特質理論
B.情景特質理論
C.素質理論
D.資質理論
18.認為情境因素決定了個體能否成為群體的領導者。這種領導理論是(B)
A.個人特質理論
B.情景特質理論
C.素質理論
D.資質理論
19.個體在進行作業操作時,如果有他人在場,或是與他人一起從事一項行為操作,那么,個體的行為效率就會提高,特瑞普里特把這個現象叫做(A)
A.社會助長
B.社會惰化
C.去個體化
D.群體極化
20.有時當群體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時,群體中的成員每人所付出的努力會比個體在單獨情況下完成任務時偏少的現象,它一般發生在多個個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績又不能單獨計算的情況下。這被稱為(B)
A.社會助長
B.社會惰化
C.去個體化
D.群體極化
21.費斯廷格等人認為,在群體中,人們有時會感到自己被湮沒在群體之中,于是個人意識和理解評價感喪失,個體的自我認同被群體的行動與目標認同所取代,個體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行為,自制力變得極低,這種現象叫做(C)
A.社會助長
B.社會惰化
C.去個體化
D.群體極化
22.當群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通過群體的作用而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度從原來的群體平均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現象。這被稱為(D)
A.社會助長
B.社會惰化
C.去個體化
D.群體極化
23.高凝聚力的群體在進行決策時,成員的思維會高度傾向于一致,以至于使其他普通行動路線的現實性評估受到壓抑。這種群體決策時的傾向性思維方式叫做(C)
A.社會助長
B.社會惰化
C.群體思維
D.群體極化
24.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于真實的或想像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被稱為(A)
A.從眾
B.服從
C.順從
D.遵從
25.個體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動的行為,也是人際互動的基本方式之一。被稱為(B)
A.從眾
B.服從
C.順從
D.遵從
26.社會助長的實驗被認為是社會心理學的經典研究之一。它是由哪一位社會心理學家首先通過實驗證實的(A)
A.特瑞普里特
B.費斯廷格
C.阿希
D.米爾格拉姆
27.社會心理學家曾進行了有關從眾的經典研究,在實驗室中考察了影響從眾的各種因素。他是(C)
A.特瑞普里特
B.費斯廷格
C.阿希
D.米爾格拉姆
28.關于服從的經典實驗研究是由社會心理學家于1963年在美國的耶魯大學進行的。他是(D)
A.特瑞普里特
B.費斯廷格
C.阿希
D.米爾格拉姆
29.群體中的去個體化現象主要是由哪一位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的(B)
A.特瑞普里特
B.費斯廷格
C.阿希
D.米爾格拉姆
30.采用經濟學的概念來解釋人的社會行為,提出了社會交換理論的社會學家是(C)
A.特瑞普里特
B.費斯廷格
C.霍曼斯
D.米爾格拉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