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 被定義為每小時勞動的產出。
2. 把投入水平與產出水平聯系起來。
3.一個國家的道路、橋梁、下水道系統和鐵路構成它的 。
4.經濟學家把人的教育和技能稱為 。
5.每一工人資本的增加叫做 。
6.為某一特定目的(比如說大學學費)而儲蓄,叫做 。
7.根據 ,資本的連續增加導致每一工人產出較少增加。
8.家庭為預防緊急事件或疾病的儲蓄稱為 。
9.經濟學家們利用 來發現技術進步的程度。
10. 的倡導者們尋求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保護環境與自然資源的政策。
11.經濟學家把世界上的那些窮困國家叫做 。
12.新近從貧窮狀態進入中等收入的國家和地區,包括韓國和香港,被稱為 。
13.新種子的開發、化肥和在20世紀60—70年代帶來欠發達國家農業產出增長的農業實踐被稱為 。
14.在許多欠發達國家,存在著 ,它是指貧窮的農村部門和相對更先進的城市部門的區別。
15.一個國家的道路、港口、橋梁和法律制度構成了它的 。
16. 是一種政府借以鼓勵出口、刺激經濟增長的戰略。
17. 是一種強調以國內產品替代進口品以發展自給自足經濟的戰略。
18.具有龐大數量之失業或就業不足人口的經濟現象被稱為 。
19. 是指用來獲得政府優惠的活動,例如進口許可證或獲得外匯。
20. 是最為重要的國際機構,它向欠發達國家提供借貸資金以幫助其經濟發展。
二、判斷題
1.生產率衡量每一單位資本貨物的產出。
2.美國的生產率增長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是緩慢的。
3.美國的生產率是發達國家中最高的。
4.收益遞減規律認為技術進步必定帶來未來更慢的增長。
5.資本深化是指每單位資本下工人數目的增加。
6.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對資本收入的稅收上升了。
7.20世紀80年代美國儲蓄率低的原因之一是,處于黃金儲蓄階段的人口群體數量下降。
8.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包括它的道路、橋梁、下水道系統和機場。
9.美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在近年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增長。
10.人力資本是指工人們在工作中使用的機器和設備。
11.美國教育制度的一大強項是它的初級學院和州立大學。
12.以把工人轉換到生產率較高的出口部門的方式,可增加國際貿易,從而提高一國的生產率。
13.通過較高的生產率和經濟增長,每個人都可以從每一次技術進步中獲益。
14.全要素生產率分析是用于勞動力和資本的增加所達到的經濟增長與技術進步所達到的增長之間的區別。
15.市場激勵可確保諸如熱帶雨林和全球性的環境得到保護。
17.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工業化國家與欠發達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已經被縮小了。
18.在欠發達國家集中的第三世界中,一個成功的故事就是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的崛起,比如新加坡和臺灣地區。
19.預期壽命的增加和嬰兒死亡率的下降,已經造成許多欠發達國家人口的迅速增長。
20.在貧窮的國家中,農業起著更為突出的作用,經常占GNP的80%。
21.欠發達國家比美國的人均資本要少得多,因為他們的儲蓄率很低。
22.欠發達國家中資本市場的缺位,阻止有限的資本供給找到能夠發揮其最具生產率效應的用途。
23.土地改革是把農業土地讓渡給那些在土地勞動的人們。
24.不平等能夠以引向政治不穩定和外國投資之不利環境的形式來阻礙發展。
25.佃農耕種制向佃戶們提供了努力勞動和保持土地之生產力的良好激勵。
26.中央計劃使得發展中國家在一個單一而相互關聯的發展戰略中協調所有相關活動。
27.一個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要素之一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28.出口導向戰略的困難是保護國內低效率的生產者免受外國企業的競爭。
29.進口替代的一個難題是一旦貿易壁壘被強制實施,就難以消除它們。
30.成功的東亞經濟已經取得了很高的增長率,但是這已經導致了極端不平等的代價。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