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1 Aschoff 小體:風濕病增生期病變,纖維素壞死,成團的風濕細胞及伴隨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共同構成了特征性肉芽腫。即 Aschoff 小體。
2 動脈瘤:嚴重的粥樣斑塊引起相應局部中膜的萎縮和彈力下降,在血管內壓力作用下,引起管壁局限性擴張,稱動脈瘤。
3環形紅斑:多見于兒童風濕熱患者,為淡紅色環狀紅暈微隆起,中央皮膚色澤正常。
4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與血脂異常及血管壁成分改變有關的動脈疾病。
5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驟增致使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癥。
二、選擇題
1 腎臟體積縮小,表面有多數大疤痕,切面成楔形,見于 ( B )
A 彌漫性硬化性腎小球腎炎 B 腎動脈粥樣硬化
C 多發性腎梗死; D 慢性腎盂腎炎
E 多發性腎梗死
2 關于心肌梗死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D )
A 梗死多發性生在左心室前壁及室間隔前 2/3 B 梗死區可有血栓形成
C 梗死灶累及心臟膜下層心肌不超過心肌厚度一半為心內膜下梗死
D 病變多屬于出血性梗死
3 二尖辮狹窄可引起的心肺變化有 ( ACDE )
A 左心房肥大擴張 B 左心室肥大擴張 C 右心房肥大擴張
D 右心室肥大擴張 E 慢性肺淤血、水腫
4 粥樣斑塊的復合病變包括 ( ABCDE )
A 斑塊內出血 B 潰瘍形成 C 鈣化 D 血栓形成 E 動脈瘤形成
5 風濕病在病理診斷上最有意義的病變為: ( C )
A 心包臟層纖維蛋白滲出 B 心肌纖維變性壞死
C 結締組織內 Aschoff 小體形成 D 炎細胞浸潤 E 結締組織基質粘液變性
6 動脈瘤最好發部位是 ( C )
A 腎動脈 B 冠狀動脈 C 主動脈及腦血管 D 下肢動脈 E 以上都不是
7 以下不是原發性高血壓的心臟向心性肥大的特點是( B )
A 左心室壁增厚達 1.5 -2.0cm B 左心室腔擴大
C 乳頭肌和肉柱增粗變圓 D 心臟增大 E 心臟重量增加
三、簡答題 :
1 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后有哪些繼發病變?
答:①斑塊內出血 ②斑塊破裂 ③粥瘤性潰瘍 ④鈣化 ⑤動脈瘤形成 ⑥血管腔狹窄
2 試比較急性感染心內膜炎與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時贅生物的病變特點。
答:①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常發生在原無病變的瓣膜,贅生物體積巨大,松脆,含大量細菌,破碎后引含菌性栓塞和繼發性膿腫;
②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常發生在原有病變的瓣膜,贅生物呈肉息狀或菜花狀,污穢灰黃色,質松脆,易破碎脫落,其深部有細菌團,贅生物脫落引起動脈性栓塞和血管炎。
3 比較二尖瓣狹窄與關閉不全時血流動力學改變和相應心臟病變的異同點。
答:二尖瓣狹窄和關閉不全都有左心房容量增加,和因工作負荷增加而引起的左心房肥大擴張,但引起左心房血容量增加的原因不同,二尖瓣狹窄時,血液通過瓣口進入左心室受阻,在心臟舒張期有部分血流滯留于左心房內,加上來自肺靜脈的血液至左心房血容量增大。而關閉不全時,在心臟收縮期,左心室血液通過瓣口流入左心房,左心房接受反流和肺靜脈的血液,血容量也增大。在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的后期,由于左心房或左心室代償失調,兩者均出現肺淤血、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和右心房代償性肥大、擴張,繼后發生右心衰竭和體循環淤血。二尖瓣狹窄時,由于舒張期血液不能順利進入左心室,導致左心室血液灌流不足,因而心室腔無明顯變化,狹窄非常嚴重時,左心室可出現輕度縮小, x 線上心影呈梨形,而二尖瓣關閉不全,在心臟舒張期進入左心室的血液增多,左心室負擔加重,出現肥大擴張, x 線心影呈球形。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