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幾個環節的有機統一體:
(1)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2)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
(3)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4)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通過合法經營和誠實勞動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2.生產力目標和價值目標的關系是什么?
(1)在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斷中,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生產力目標;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這兩大目標是互為條件的。
(2)共同富裕的實現,是以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條件的。如果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就無法實現共同富裕;如果企業立即實現消滅剝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義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壓抑,經濟發展受到挫折,帶來共同貧窮。因此提高生產力是實現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物質基礎。
(3)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為條件的。在社會主義社會,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發展經濟,始終避免兩極分化。如果不堅持社會主義,搞兩級分化,生產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發展。
相關鏈接:
2023自考報名方法 ※ 2023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