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具體到一個政治體系來說,影響公共政策問題的客觀因素是( )
A.價值觀的更新
B.道德意志的強弱
C.期望目標的改變
D.社會結構的變遷
12.原因層次分析法屬于一種( )
A.類比分析法
B.邊界分析法
C.分類分析法
D.多角度分析
13.政策規劃從時間進程上看,主要發生于( )
A.所需解決的問題形成之后
B.政策目標的確定與政策抉擇之間
C.政策方案確定之前
D.政策制定主體確定之后
14.政策方案設計中的靈魂是( )
A.方案的類同性
B.方案的可行性
C.方案的創新性
D.方案的價值取向
15.要達到真正的政策方案多重化的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設計合理,就要求所設計的多重方案( )
A.互為因果
B.彼此獨立
C.互相交叉
D.互相影響
16.在實行議會內閣制的政治體制里,其立法機關的決策實踐中提出政策議案的主要主體是( )
A.政府
B.司法機關
C.立法機關
D.民意代表
17.從政策制定過程本身看,政策法律化是( )
A.政策科學化的一種形式
B.政策方案選擇的一種形式
C.公布政策的一種形式
D.政策上升為法律的過程
18.下列屬于合理的、正確的政策變通形式是( )
A.“求神似,去形似”
B.“求神似,求形似”
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D.“去神似,求形似”
19.政策執行的“互動理論模型”的構建者是美國學者( )
A.霍恩
B.雷恩
C.麥克拉夫林
D.史密斯
20.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決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
A.政策制定
B.政策宣傳
C.政策延續
D.政策評估
相關推薦:2010年10月自考全國統考課程考試時間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