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最早提出供應鏈管理概念的時間是( )
A.1980年
B.1982年
C.1985年
D.1990年
32.實施清潔生產一般有五個階段,其中第四個階段是( )
A.審計階段
B.制定方案階段
C.實施方案階段
D.編制清潔生產報告階段
33.實現敏捷制造的要素是生產技術、管理技術和( )
A.組織技術
B.人力資源
C.物流技術
D.研發技術
34.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供應商應采用的送貨方式是( )
A.小批量多頻次
B.大批量多頻次
C.小批量少頻次
D.大批量少頻次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5.生產手段
36.價值工程
37.項目干系人
38.預防性維修方式
39.生態經濟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40.簡述組織流水線生產的優越性。
41.簡述庫存管理ABC分析法的基本程序。
42.簡述建立供應鏈中合作關系的驅動力。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7分,共21分)
計算結果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數
43.加工車間的車床組共有車床5臺,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各產品的臺時定額及計劃產量如下表。每臺車床全年的制度工作時間為250天,車床停修率為4%,每天實行一班工作制,每班8小時。
產品名稱 年計劃產量(件)各種產品占全部產品的比重(%)單位產品臺時定額(臺時/件)
甲 300 60 10
乙 100 20 30
丙 100 20 20
總計 500 — —
現擬以假定產品法計算車床組生產能力。
要求:(1)計算假定產品的臺時定額;
(2)計算以假定產品為計算單位的生產能力。
44.某企業生產甲產品,固定成本為100萬元,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為250元/件,單位產品售價為300元/件。
要求:(1)計算甲產品的盈虧平衡點產量;
(2)當產量為12000件時,計算甲產品的生產總成本和銷售收入,并說明此時的盈虧狀況。
45.某新設備價值25萬元,假設不考慮設備的殘值。現提出以下兩個折舊方案:
方案一:每年提取折舊費5萬元;
方案二:第一年提取折舊費7萬元,以后每年提取的折舊費遞減l萬元。
要求:(1)計算方案一的折舊年限;
(2)計算方案二每年提取的折舊費、累計折舊費和折舊年限;
(3)如果其它條件相同,根據上述計算結果,指出哪個折舊方案對企業的風險更低。
五、綜合分析題(本題12分)
46.甲產品的生產先后經過加工車間和裝配車間,已知加工車間的生產周期為10天,保險期為2天;裝配車間的生產周期為6天。3月份裝配車間計劃產量250件,月生產時間為25天。
要求:(1)計算裝配車間的出產提前期、投入提前期;
(2)計算加工車間的出產提前期、投入提前期;
(3)若裝配車間3月份的出產累計號為1200號,計算加工車間3月份的出產累計號及投入累計號;
(4)說明累計編號法適用于何種生產類型的作業計劃編制。
相關推薦:各地2010上半年自考畢業證書領取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