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下哪種理論強調問題解決是從整體把握全部問題情境和認知結構的豁然改組?( )
A.試誤說
B.頓悟說
C.信息加工論
D.信號學習論
12.科爾伯格把兒童的道德發展分為( )
A.兩種水平四個階段
B.兩種水平六個階段
C.三種水平五個階段
D.三種水平六個階段
13.個體在群體中活動減質減量的傾向被稱為( )
A.從眾
B.社會助長作用
C.社會阻抑作用
D.去個性化
14.個人表現出符合規范要求的行為是由于想要得到外部的獎勵或免受懲罰,這種遵從規范的行為方式稱為( )
A.服從
B.從眾
C.認同
D.內化
15.同一班級的學生,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掌握一門學科知識、技能的快慢、難易、深淺和鞏固程度的不同,表現出個人( )
A.氣質的差異
B.性格的差異
C.能力的差異
D.動機的差異
16.伊索寓言中,狐貍吃不到葡萄,反說葡萄是酸的,從心理防衛機制的角度來說,這實際上是一種( )
A.否認
B.補償
C.壓抑
D.合理化
17.以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進行鑒定、分類與診斷的過程稱為 ( )
A.心理治療
B.心理評估
C.心理咨詢
D.心理衛生
l8.教師自己和他人對其行為的期望是教師角色意識心理結構中的( )
A.角色認知
B.角色認同
C.角色體驗
D.角色期待
19.重視教學中的人際關系,將人際關系視為教學活動的先決條件的心理學家是( )
A.奧蘇伯爾
B.布魯納
C.羅杰斯
D.斯金納
20.奠定兒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礎的外在因素是( )
A.自然環境
B.家庭
C.學校
D.社會文化
相關推薦:2010年10月自考試題及 答案發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