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現代科學技術與當代社會試題
課程代碼:1001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建立經典力學體系,實現了近代科學史上第一次大綜合的科學家是( )
A.伽利略
B.愛因斯坦
C.牛頓
D.開普勒
2.《物種起源》一書的作者是( )
A.培根
B.笛卡爾
C.達爾文
D.拉馬克
3.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是相對論和( )
A.量子力學
B.光學
C.核物理學
D.理論力學
4.人類的第四環境是指( )
A.外層空間
B.陸地
C.大氣層
D.海洋
5.從第四代起,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顯著特點是( )
A.節能化
B.復雜化
C.簡單化
D.智能化和網絡化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6.第一次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首先從歐洲的______開始。
7.研究表明,______是研究恒星演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天體物理學和恒星天文學的有力工具。
8.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是場和______。
9.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被認為是______誕生的標志。
10.控制作為一種作用和過程,一般包括三個要素:施控主體、受控客體和______。
11.公認的高技術領域包括______、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和空間技術。
12.目前較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有:蒸餾法、______和冷凍法。
13.技術創新通常要經過三個階段:實驗室研究、開發研究和產業化、______階段。
14.人口的壓力、工業化的壓力以及______是我國對生態環境的三大壓力。
15.“科學主義”的基本信念認為:______是一切知識確定性的基礎和衡量標準。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6.生態學
17.系統(一般系統論中的概念)
18.高技術產業
19.酶工程
20.核能
21.技術科學
22.可持續發展
23.公有性(科學精神氣質的內容之一)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24.簡述工業實驗室建立的三個前提。
25.簡述信息的特點。
26.簡述與傳統計算機相比神經網絡計算機的特點和優越性。
27.什么是技術引進?它有哪些原則?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28.分析20世紀中葉高技術崛起的原因,并舉例說明。
29.論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歷史的趨勢、時代的需要。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