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法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567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法學是關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識,是關于正義和非正義的科學”,該定義出自( )
A.中世紀法學家
B.古希臘法學家
C.古羅馬法學家
D.古印度法學家
2.注重對法和法的現象作規范分析,以規范分析作為法學的主要專業方法,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葉西方法學出現的重大變化,它的主要推動者是( )
A.梅因
B.哈特
C.凱爾森
D.奧斯丁
3.主張從法同社會相互關聯的角度研究和闡釋法,認為法的本質包藏在法同社會的關聯中的西方學者是( )
A.薩維尼
B.奧斯丁
C.凱爾森
D.龐德
4.主張法的要素是“主要規則”和“次要規則”二要素模式的是( )
A.哈特
B.龐德
C.德沃金
D.奧斯丁
5.研究法的價值屬于法的( )
A.必然性研究
B.實然性研究
C.偶然性研究
D.應然性研究
6.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 )
A.內在屬性
B.外在屬性
C.實然屬性
D.動態屬性
7.下列關于法和社會的一般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社會是以法律為基礎的
B.法律關系決定社會關系
C.社會的性質決定法的性質
D.法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毫不相關
8.規定主體可為或可不為一定行為以及要求其他主體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規則是( )
A.義務規則
B.準用性規則
C.權利規則
D.委托性規則
9.《勞動法》第77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該條款體現了法的( )
A.確定性指引
B.不確定性指引
C.剛性指引
D.個別指引
10.法的移植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
A.移植的法的先進性
B.移植的法律完備與否
C.立法者是否愿意移植
D.輸入國的社會土壤是否適合
11.下列對法和經濟關系的表述錯誤的是( )
A.經濟基礎決定法
B.法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C.法對生產力總是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D.法對生產力的作用一般要通過經濟基礎的中介
12.中國現行立法體制應屬于( )
A.單一立法體制
B.復合立法體制
C.制衡立法體制
D.特殊的立法體制
13.《唐律》是中國封建制立法的縮影,其立法原則是( )
A.敬天法祖
B.一準乎禮
C.德主刑輔
D.儒表法里
14.要求人們明辨法的淵源的確切含義和范圍,并努力使其明晰化的第一人是( )
A.邊沁
B.薩爾蒙德
C.奧斯丁
D.龐德
l5.在我國,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只能是( )
A.國務院
B.國務院各部委
C.省級人民政府
D.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
16.下列屬于根本法的是( )
A.民法
B.憲法
C.刑法
D.實體法
17.調整民主政治條件下國家組織和運行的重要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 )
A.憲政法
B.行政法
C.成文法
D.憲法
18.關于法的溯及力問題,在刑事審判中,各國大多采用的是( )
A.從舊兼從重
B.從新兼從重
C.從舊兼從輕
D.從新兼從輕
19.法律關系的概念最早產生于( )
A.古希臘時期
B.古羅馬時期
C.中世紀
D.近代
20.甲剛滿9歲生日,慶祝生日當天把同齡小朋友乙打傷,甲在法律上已經具備的能力是( )
A.行為能力
B.責任能力
C.義務能力
D.權利能力
21.“法治的要義有三:其一,沒有專制權力;其二,官員受一般法律管轄;其三,憲法是本國一般法律的產物。”提出該觀點的是( )
A.沃克
B.池田大作
C.戴雪
D.湯因比
22.根據我國法律有關規定,下列屬于不能減輕或免除法律責任的行為是( )
A.甲家貧卻不小心在打工的企業損壞了價值10萬元的儀器
B.乙盜竊一價值500元手機后主動到公安機關自首
C.丙交通肇事后和傷者達成賠償10000元的協議
D.丁的父親暴力干涉其婚姻自由,但丁未起訴其父
23.在法律職業主體中,被稱為“國家正義的守護神’’的是( )
A.法官
B.檢察官
C.律師
D.法學教授
24.法律思維的認知根據是( )
A.客觀真實
B.絕對真實
C.理論真實
D.相對真實
25.在中國古代,強調建法立制、富國強兵、依法治國的是( )
A.儒家
B.法家
C.孔子
D.老子
26.認為法律應該具有普遍的、公開的、可預見、能夠被遵守和執行等特征要素的是復興自然法學派的代表人物( )
A.富勒
B.戴雪
C.龐德
D.哈特
27.在下列選項中,屬于狹義上的法律監督是( )
A.政黨監督
B.社會團體監督
C.人民檢察院的監督
D.社會輿論的監督
28.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監督屬于( )
A.立法監督
B.自循環監督
C.工作監督
D.系統內監督
29.中華法系的本質特征是指( )
A.禮、法結合
B.諸法合體
C.政法合一
D.重刑輕民
30.法官、律師、檢察官、法學家的法律意識應屬于( )
A.社會法律意識
B.職業法律意識
C.群體法律意識
D.現代法律意識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