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及其辨證關系
社會存在:也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是指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也包括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
社會意識: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辨證關系: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辨證統一的。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②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錯誤的社會意識會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正確的社會意識會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
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規律)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②第二,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即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時,它對生產力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時,它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規律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是辨證統一的: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②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四: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
⑴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的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
⑵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②人民群眾的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③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④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自考備考歷年真題很重要 點擊下載萬題庫免費做真題,還有專業老師的答案解析哦!
相關鏈接:
2022自考報名方法 ※ 2022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