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64、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國情是中國是一個經濟相當落后的農業國。
65、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戰略方針是不要四面出擊。新民主主義的性質是過渡性質。建立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的主要途徑是沒收官僚資本。
66、建國初期,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是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中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和平贖買的基本政策。
67、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對待富農的政策是保存富農經濟。中共提出由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最初設想是在民主革命時期。
68、總路線的主體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其兩翼是對農業、手工業和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的改造的淵源是列寧合作化理論。
69、我們利用和限制工業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是國家資本主義。其發展經過了初形式和高級形式兩個階段。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是公私合營。
70、國家對資本家的贖買形式是四馬分肥,主要是指國家稅收34.5%、職工福利費15%、企業公積金30%、紅利20.5%。
71、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標志是實現了公私合營。
7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在1956年,主要標志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
73、我國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開始的標志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其依據是過渡時期總路線,主要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提前完成的時間是195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加強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自考備考歷年真題很重要 點擊下載萬題庫免費做真題,還有專業老師的答案解析哦!
相關鏈接:
2022自考報名方法 ※ 2022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