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3年4月自考《馬原》考點預測匯總
一: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
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最基本的方法有兩種,即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絕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勞動日的長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生產的剩余價值。
二:資本積累
⑴ 把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說,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就是資本積累。
⑵ 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通常用c∶v來表示。
⑶ 所謂相對過剩人口,就是勞動力供給超過了資本對它的需要。
三:資本的循環周轉與再生產
⑴ 資本循環是資本從一種形式出發,經過一系列形式的變化,又回到原來出發點的運動。
⑵ 產業資本在循環過程中要經歷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購買階段,即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購買階段。在這一階段,產業資本執行的是貨幣資本的職能。第二個階段是生產階段,即生產資料與勞動力按比例結合在一起從事資本主義生產的階段。執行的是生產資本的職能。第三個階段是售賣階段,即商品資本向貨幣資本的轉化階段。在此階段產業資本所執行的是商品資本的職能。
⑶ 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即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補償問題。
⑷ 在現實的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資本家并不是把剩余價值看作可變資本的產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墊付資本的產物或增加額,剩余價值便取得了利潤的形態。
相關鏈接:
2023自考報名方法 ※ 2023年自考報名條件 ※ 各地自考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