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3年10月自考《馬原》必背考點匯總
【知識點】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通過雇傭勞動制度剝削供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經濟制度。
1、貨幣轉化為資本和勞動力成為商品
(1)貨幣轉化為資本
①作為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不同:作為貨幣的貨幣,只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起著媒介作用,不會發生價值增殖;作為資本的貨幣,是資本家先用貨幣購買一定數量的商品,再賣出換回更多貨幣,實現價值的增殖。正是發生了這種價值增殖,產生了剩余價值,從而使貨幣轉化為資本,所以,資本就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
②貨幣之所以能發生價值增殖,是因為資本家能買到一種特殊的商品,即勞動力商品。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是勞動力成為商品。
(2)勞動力成為商品
①條件: a. 勞動者有人身自由。b. 勞動者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和其他生活資料,除了自己的勞動以外一無所有,必須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②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A. 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資料的價值
A.維持自身生存所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再生產他的勞動力;
b.繁育后代所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延續勞動力的供給;
c.接受教育和訓練的費用,用以培訓所需要的勞動力。
勞動力的價值決定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它包括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B. 使用價值:勞動力的使用價值使進行生產勞動的能力,它的消費或使用就是勞動,而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則形成價值。因此,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在于不僅能創造出價值,而且能創造出比勞動力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從而為勞動力商品的購買者帶來剩余價值。所以,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2、資本主義生產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勞動過程使價值增殖過程的手段。隨著勞動力成為商品,貨幣轉化為資本,廣大勞動者淪為雇傭工人,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結合的形式采取了資本與雇傭勞動相結合的特殊形式,從而形成了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
相關推薦:
2023年10月自考精選考點資料 ※ 學習打卡 ※ 萬題庫
2023年10月自考真題及答案 ※ 歷年真題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