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的矛盾與沖突
第一,經濟發展“失調”。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采取各種措施應對危機,雖暫時避免了金融秩序崩潰,但對推動經濟復蘇效果有限,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系列問題
具體表現為:一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失衡;二是福利風險增加;三是債務負擔沉重。
第二,政治體制“失靈”。長期以來,西方國家標榜民主并不遺余力地向外輸出民主,但近年來移植西式民主的國家陷入動蕩,西方國家本身也出現了某些治理危機,暴露出西式民主的弊端和局限。
一是西式選舉往往難以選賢;二是政黨利益可能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三是“民主陷阱”會阻礙國家治理;四是傳統精英政治走向衰落。
第三,社會融合機制“失效”。近年來,西方社會不斷出現不同群體、階層的矛盾與沖突,甚至社會動蕩。一是社會極端思潮抬頭;二是社會流動性退化;三是社會矛盾激化。
以上種種情況顯示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亂象。這些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和根源,歸根結底還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相關推薦:
2024年自考精選考點資料 ※ 學習打卡 ※ 萬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