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的基本內容有:
第一,從建國初期的基本國情出發,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內容,中國是一個經濟相當落后的農業國,工業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就全國范圍來說,大約是現代性的工業占10%,農業占90%左右,這是建國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國情,是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基本出發點。由此決定了新民主主義社會在經濟上,實行國營經濟領導下的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在政治上,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在文化上,實行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第二,闡明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就是在解決土地問題之后,國內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這種基本矛盾,特別是在國內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國家所經營的社會主義性質經濟,與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是處在對立的地位,它和私人資本主義發生經濟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將決定新民主主義社會將來的發展前途。因此,對待資產階級既要聯合,又要斗爭,對待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既要允許其充分發展,又要限制其不利于國計民生的方面。
第三,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帶有過渡性質的社會,這是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既有社會主義因素,又有非社會主義的困難,它們彼此斗爭著。但社會主義因素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處于領導地位,是起決定性的因素,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因素將不斷增長并獲最后勝利。因此,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屬于社會主義體系的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的社會。
相關推薦:
2024年自考精選考點資料 ※ 學習打卡 ※ 萬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