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急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高凝期應及時應用肝素。
52.少尿期初期禁食蛋白質3天,熱量供應以糖為主。3~4天以后采用低蛋白、高糖、多種維生素飲食。
53.急性腎衰少尿期病人尤其出現高鉀血癥,可以表現為呼吸困難、頭痛、頭暈,軟癱,心律不齊,心動過緩,腹脹等。
54.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胸部X線片呈現斑點狀,片狀陰影是在進展期。
55.DIC病人最早的臨床表現是取血時血液不易抽出,血易凝固。
56.ARF少尿無尿期是最危險的階段。成人24小時總尿量少于400ml甚至不足lOOml,可出現三高(高鉀、高鎂、高磷)、三低(低鈉、低氯、低鈣)、三中毒(水中毒、代謝性酸中毒、氮質血癥尿毒癥)和出血傾向,其中高鉀血癥是最主要和最危險的并發癥,是早期死亡的常見原因。
57.肝素過量時,病人出現大出血,應及時給予魚精蛋白拮抗肝素作用。
58.高鉀血癥、酸中毒、水中毒是腎衰竭少尿期的主要致死原因。
59.急性腎衰少尿期的補液原則為“量出為人,寧少勿多”。
60.少尿期病人應限制鹽、鉀、蛋白攝入,也不易進高脂食物。
61.全麻術后尚未清醒時應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
62.開顱手術后應采取的體位是頭高斜坡位。
63.硬膜外麻醉術后需要去枕平臥4~6小時。
64.全麻術后未清醒時,因舌后墜,病人可出現鼾聲。
65.硬膜外麻醉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全脊髓麻醉。
66.腰麻后病人的臥位是去枕平臥位,以防止出現頭痛。
67.全麻病人未清醒前應取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的體位。
68.全身麻醉病人完全清醒的標志是能準確回答問題。
69.腰麻下行闌尾切除術術后發生尿潴留,其主要原因是麻醉反應。
70.局麻藥毒性反應可能的因素包括一次用藥超過最大安全劑量;藥液濃度過高;局麻藥勿注入血管內;作用部位血管豐富而藥物吸收過快;病人體質衰弱,對局麻藥耐受性差。
71.術前做皮膚過敏試驗的目的是避免麻醉藥的過敏反應。
72.高血壓、發熱和心臟病病人行局部麻醉時,麻醉藥中不宜加入腎上腺素,指或趾末端手術時也不宜加人腎上腺素。
73.麻醉前應用抗膽堿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減少呼吸道分泌物。
74.鎮靜催眠藥有鎮靜、催眠、抗焦慮、抗驚厥及中樞性肌松弛的作用,可預防局麻藥的毒性反應。
75.搶救心跳、呼吸驟停時,腦復蘇的主要措施是脫水、降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