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呼吸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三節 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
是由多種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呼吸道慢性炎癥性疾病。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與多基因遺傳有關,同時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
1.吸入物:塵螨、花粉。
2.感染:如病毒、細菌、原蟲、寄生蟲等感染。
3.食物:魚、蝦蟹、蛋類、牛奶。
4.其他:氣候變化及藥物:阿司匹林、普萘洛爾。
(二)發病機制
1.速發型及遲發型哮喘發生均與氣道的變應性炎癥有關。
2.在哮喘發病中,多種細胞參與,如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這些炎癥細胞釋放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如組胺、乙酰膽堿、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前列腺素等物質參與作用,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氣道黏膜水腫,腺體分泌增多,而引起支氣管廣泛狹窄、阻塞及哮喘發作。
二、臨床表現
典型表現是反復發作的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
1.癥狀:發病前多有干咳、打噴嚏、流淚等先兆,繼而出現發作性呼氣性呼吸困難,伴有哮鳴音,胸悶、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病人常被迫坐起。在夜間或清晨發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嚴重的哮喘發作持續24小時以上,經治療不易緩解者,稱哮喘持續狀態。表現為極度呼吸困難、發紺、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甚至出現呼吸、循環衰竭。
2.體征:發作時雙肺呈過度充氣狀態,哮鳴音廣泛,呼氣音延長,但當哮喘非常嚴重時或輕度哮喘時哮鳴音可不出現。可有發紺、心率增快、奇脈、頸靜脈怒張、胸腹反常運動等體征(寂靜胸)。發作緩解后可無任何癥狀及體征。
臨床表現重點提示:
1.疾病特點:發作性,間歇期正常。
2.呼吸困難特點:吸氣性還是呼氣性?
局限還是廣泛?
3.時間——夜間或凌晨,為什么?
4.年齡小、季節明顯。
5.寂靜胸說明什么?
三、輔助檢查
1.血常規檢查:發作時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并發感染者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2.動脈血氣分析:
(1)哮喘發作可有不同程度的PaO2降低,缺氧引起反射性過度通氣導致PaCO2降低,呼吸性堿中毒。
(2)重癥哮喘,氣道嚴重阻塞,可有PaO2降低而PaCO2增高,表現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顯,可合并代謝性酸中毒。
3.X線檢查:哮喘發作時兩肺透亮度增加,呈過度充氣狀態。并發感染時,可見肺紋理增加和炎性浸潤陰影。
4.肺功能檢查:哮喘發作時可有用力肺活量(VC)降低,殘氣量、功能殘氣量、肺總量增加,殘氣/肺總量的比值增高。
5.痰液檢查:涂片可見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及黏液栓。
四、治療原則
1.消除過敏原及引起哮喘的刺激因素。
2.緩解哮喘發作藥物
包括:β2受體激動劑、茶堿類、抗膽堿能藥物
(1)β2受體激動劑:除有迅速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外,還具有一定的抗氣道炎癥,增強黏膜纖毛功能的作用,是控制癥狀的首選藥。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福莫特羅等口服或氣霧制劑。用藥方法首選吸入法。
(2)茶堿類:有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增強呼吸肌的收縮、抗氣道炎癥,增強黏膜纖毛功能的作用。氨茶堿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心血管癥狀、可有呼吸中樞興奮,重者可引起抽搐甚至死亡。
(3)抗膽堿能藥物:如異丙托溴銨,具有舒緩支氣管、減少分泌物分泌的作用。與β2受體激動劑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對于夜間哮喘、痰多的病人尤其適用。
2.控制哮喘發作
(1)糖皮質激素:是當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藥物。吸入治療是目前推薦長期抗炎治療的最常用方法。常用吸入藥物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2)色甘酸鈉及尼多酸鈉:是一種非糖皮質激素抗炎藥。主要用于預防。
(3)白三烯(LT)調節劑:通過調節LT的生物活性而發揮抗炎作用。同時也具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
支氣管哮喘用藥小結
1.首選:β2受體激動劑:沙、特。
2.有效:激素:倍氯米松、布地奈德。
3.重癥哮喘的治療:重度或嚴重哮喘發作時應及早應用琥珀酸氫化可的松或甲潑尼松龍,并發呼吸衰竭時:用機械通氣。
4.預防的藥物:色甘酸鈉。
五、護理措施
1.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避免花草、地毯、皮毛、煙及塵埃飛揚等誘因。
2.給予營養豐富、高維生素、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魚、蝦、蛋等。
3.鼓勵病人飲水,水量>2500ml/d。補充出汗等所丟失的水分。重癥者應給予靜脈補液,注意補液速度,及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情況。
哮喘重點
1.哮喘本質:氣道慢性炎癥。
2.表現:反復發作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
3.輔助檢查
重癥哮喘,氣道嚴重阻塞,可有PaO2降低而PaCO2增高,表現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顯,可合并代謝性酸中毒。
4.治療要點:
首選:β2受體激動劑,最有效抗炎藥是激素。
5.護理措施:鼓勵飲水,茶堿類藥物護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