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循環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六節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護理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各種病毒均可引起,以可引起腸道和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常見,如:柯薩奇病毒A、柯薩奇病毒B、埃可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和斑疹病毒,尤其是柯薩奇病毒B。
當各種因素所致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病毒直接侵犯心肌,造成心肌細胞溶解。
(二)臨床表現
1.癥狀
本病兒童、青少年發病率高,病前1~3周病人常有發熱、疲倦、嘔吐、腹瀉等呼吸道或腸道感染病史。輕者可無癥狀,多數病人可有疲乏、胸悶、心悸、心前區隱痛等心肌受累的表現。重癥者可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2.體征
可有與體溫不成比例的心動過速、各種心律失常。聽診可聞第一心音低鈍,心尖區可聞及舒張期奔馬律,有交替脈。也可有水腫、頸靜脈怒張、可聞及肺部濕啰音、心臟擴大等。
(三)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清心肌酶增高;病毒中和抗體效價測定恢復期較急性期增高4倍;白細胞計數增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C反應蛋白增高。
2.心電圖檢查
各種心律失常均可出現,特別是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期前收縮。可有ST-T改變,R波降低,病理性Q波出現。 (四)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急性期臥床休息,注意補充營養。
2.使用改善心肌營養與代謝的藥物,如大劑量維生素C、ATP、輔酶A、極化液、復方丹參等。
3.對癥治療:主要是針對心力衰竭,使用利尿藥、擴血管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者,可使用臨時起搏器。
(五)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活動期或伴有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要絕對臥床休息4周至2~3個月,減少心肌耗氧量。
2.飲食護理
應給予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優質蛋白質的飲食,心力衰竭者限制鈉鹽攝入。
3.病情觀察
應進行心電監護,注意有無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改變,特別當有第二度與第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交替出現或頻發性多源性室性心律失常時,做好急救的準備和隨時安裝臨時心臟起搏器的準備。
4.健康教育
好轉出院后繼續注意休息,1年內避免重體力勞動。
心肌炎重點
1.柯薩奇病毒B感染占多數。
2.感冒癥狀。
3.后期心臟表現:與發熱程度不平行的心動過速。
4.護理:最重要。急性期需絕對臥床休息3天,心擴大者,至少應休息三個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