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消化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二節 胃炎病人的護理
一、急性單純性胃炎
(一)病因
1.細菌毒素或微生物感染 以沙門菌屬、嗜鹽菌為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最多見。
2.物理因素 如進食過冷、過熱、粗糖食物以及暴飲暴食等。
3.化學因素 如長期服用藥物,飲用濃茶、烈性酒等。
4.應激狀態、精神神經功能障礙等。
(二)臨床表現
1.癥狀 進食后數小時至24小時即可發病,表現為中上腹不適、腹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嘔吐物為不消化食物。若伴有腸炎可出現腹瀉。嚴重者可有發熱、脫水、酸中毒,甚至引起休克。
2.體征 上腹部或臍部有輕壓痛,腸鳴音亢進。
(三)輔助檢查
糞便檢查:若有胃腸炎,常規檢查可有陽性發現。
(四)治療原則
1.注意去除病因,應臥床休息,可暫時禁食1~2頓或予以清淡流質食物,多飲水。
2.對于腹痛劇烈病人可遵醫囑給予局部熱敷或解痙劑。
3.頻繁嘔吐或腹瀉病人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應及時給予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伴腸炎者可加用抗生素治療。
一般預后良好。
二、急性糜爛性胃炎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1.飲用烈性酒。
2.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可破壞胃黏膜而發生糜爛、出血。如非甾體抗炎藥可直接損傷胃黏膜上皮層,抑制胃黏膜生理性前列腺素的產生;某些抗腫瘤藥物對胃腸道黏膜細胞產生明顯的細胞毒性作用。
3.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后、顱內病變、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等均可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態而引起急性胃黏膜缺血、缺氧,黏膜屏障受損,臨床表現為出血。
(二)臨床表現
常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多有嘔血及黑便,常呈間歇性發作,可自止。部分病人可有上腹部不適、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一部分病人癥狀很輕或無癥狀。
(三)輔助檢查
1.糞便檢查 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2.纖維胃鏡檢查 應在出血后24~48小時內進行,可見胃黏膜多發性糜爛、出血和水腫,表面可附有黏液和炎性滲出物。
【例題】
緊急胃鏡檢查應在上消化道出血后
A.<24小時
B.24~48小時
C.48~72小時
D.>72小時
E.出血停止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纖維胃鏡檢查應在出血后24~48小時內進行。
(四)治療原則
1.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并去除各種誘發因素。
2.服用抑酸劑,降低胃內酸度。常用膠體鋁-鎂合劑。也可服用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或法莫替丁等。
3.保護胃黏膜可用硫糖鋁、膠體鉍等。
三、急性腐蝕性胃炎
(一)病因
由于誤食或有意吞服強酸、強堿或其他腐蝕劑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癥。
(二)臨床表現
口腔、咽喉、胸骨后及上腹部劇痛,并伴有吞咽疼痛甚至吞咽困難。
重者可出現休克、食管或胃穿孔,最終會導致食管、賁門或幽門的瘢痕性狹窄。
(三)治療原則
1.采取妥善措施,積極搶救,一般禁忌洗胃。
2.禁食。
3.有休克癥狀,首先搶救休克。
4.給予有針對性的解毒藥物。吞服強酸病人應立即口服牛奶、蛋清或弱堿溶液如鎂乳、氫氧化鋁等。吞服堿性毒物病人可用稀釋的食醋或果汁。
5.為防止感染可給予廣譜抗生素。
6.后期出現食管狹窄者可行食管擴張術。
四、慢性胃炎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1.幽門螺桿菌(HP)感染 目前認為慢性胃炎約90%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引起。
2.自身免疫反應 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減少、喪失,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而發生惡性貧血。
3.理化因素影響。
4.其他 有人認為慢性胃炎與年齡有關,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老年性改變,可能與黏膜退行性變,使其營養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屏障功能減低有關。
(二)臨床表現
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多無明顯癥狀。部分病人有消化不良的表現,多數為上腹部隱痛或不適、反酸、上腹部飽脹、噯氣、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少數病人有嘔血與黑便。
本病多無明顯體征,有的病人可有上腹部輕壓痛。自身免疫性胃炎病人可有舌炎及貧血。
(三)輔助檢查
1.胃液分析 自身免疫性胃炎病人有胃酸缺乏。
2.血清學檢查血 自身免疫性胃炎病人血清促胃液素水平常明顯升高,可有抗壁細胞抗體和抗內因子抗體。
3.胃鏡及活組織檢查胃鏡檢查 是最可靠的確診方法。活組織檢查可進行病理診斷。
4.幽門螺桿菌檢測 活組織病理檢查時可同時檢測,也可通過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
【例題】
下列哪項是慢性胃炎最可靠的診斷方法
A.胃液分析
B.血清學檢查
C.胃鏡及胃黏膜活組織檢查
D.Hp檢測
E.糞便檢查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胃鏡及胃黏膜活組織檢查是慢性胃炎最可靠的診斷方法。
(四)治療原則
1.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常應用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和(或)枸櫞酸鉍鉀二聯或三聯治療。
2.根據病因給予相應處理,有膽汁反流者,可用考來烯胺或氫氧化鋁凝膠吸附。因服用藥物引起的,應立即停服并用抑酸劑或硫糖鋁等胃黏膜保護藥,硫糖鋁在餐前1小時與睡前服用效果最好。如需同時使用抑酸藥,抑酸藥應在硫糖鋁服前半小時或服后1小時給予。
3.有惡性貧血病人,可注射維生素B12加以糾正。
(五)急、慢性胃炎的護理措施
1.飲食護理 急性發作期病人可給予無渣、半流質的溫熱飲食,如病人有少量出血可給予牛奶、米湯等,以中和胃酸。劇烈嘔吐、嘔血的病人應禁食,靜脈補充營養。
2.疼痛的護理 遵醫囑給予局部熱敷、按摩、針灸或鎮痛藥物等緩解疼痛。
3.急性胃炎病人應及時治療,以免發展為慢性胃炎。因慢性胃炎可有10%病人轉為胃癌。
【例題】
胃炎患者,有少量出血,恰當的飲食是
A.高熱量高纖維飲食
B.無特別禁忌
C.牛奶,米湯等溫涼流質飲食
D.易消化,營養豐富飲食
E.少渣,半流質飲食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胃炎病人有少量出血可給予牛奶、米湯等,以中和胃酸。
胃炎總結
1.急性胃炎:纖維胃鏡檢查,在急性大出血24~48小時內進行。
2.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鏡及活組織檢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