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消化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第九節 結核性腹膜炎病人的護理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本病由結核桿菌引起,多繼發于肺結核或體內其他部位的結核病。
由于侵入腹腔的結核菌數量、毒力和病人的機體免疫力不同,表現的病理改變可分為三種即:滲出型、粘連型和干酪型,其中干酪型最少見,前兩型多見。若上述兩種或三種類型病變并存稱為混合型。
(二)臨床表現
1.癥狀
(1)全身癥狀:結核毒血癥。
(2)腹痛:疼痛多位于臍周、下腹或全腹部。
(3)腹脹:腹脹感多由腹膜炎伴有腸功能紊亂引起,與腹水增加也有關,結核性腹膜炎以少量或中量腹水為多見。
(4)腹瀉:其原因與腹膜炎引起腸功能紊亂、腸結核、干酪樣壞死病變引起的腸管內瘺等有關。一般每日不超過3~4次,糞便多呈糊樣。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2.體征
(1)腹部壓痛:少數壓痛嚴重伴反跳痛,常見于干酪型。
(2)腹壁柔韌感:腹壁柔韌感是腹膜遭受輕度刺激或由慢性炎癥引起腹壁緊張度增加的一種表現,觸之似揉面團一樣,故又稱揉面感,可見本病各型。
(3)腹部腫塊:多見粘連或干酪型,常位于臍周,腫塊大小不一,邊線不整,表面不平,有時呈結節感,活動度小。
(4)腹水滲出型:當腹水量超過1000ml時,方可查出移動性濁音。
3.并發癥 腸梗阻,多見于粘連型;腸瘺,多見于干酪型。
(三)輔助檢查
1.血常規 可有輕度至中度貧血;紅細胞沉降率增快,血沉可作為病變活動的觀察指標。
2.結核菌素試驗 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者對診斷有一定幫助。
3.腹水檢查 腹水為草黃色滲出液。
4.X線檢查 腹部平片可見散在鈣化影,提示鈣化的腸系膜淋巴結。鋇餐檢查可發現腸粘連、腸結核、腸腔外腫塊、腸瘺等征象。
5.腹腔鏡檢查 適用于腹水型,并可作活組織檢查有確診價值。
(四)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 注意休息,發熱期間應臥床休息。加強營養,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增強機體抵抗力。
2.抗結核化學藥物治療:堅持早期、聯合、規則及全程抗結核化療,一般可用3~4種藥物聯合強化治療。
3.腎上腺皮質激素 適用于重癥,與抗結核藥物同時應用,對腹水者,可避免粘連。
4.大量腹水治療 可適當放腹水,以減輕癥狀。
5.手術治療 用于嚴重合并癥者,如腸梗阻、腸穿孔等。
(五)護理措施
1.休息 保證休息,尤其在結核病活動期。
2.飲食護理 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如新鮮蔬菜、水果、鮮奶及蛋黃等。
3.病情觀察 對突發急性腹痛,要考慮腹腔內其他結核病灶破潰或穿孔所致的并發癥,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4.疼痛護理 密切觀察腹痛的部位、性質及持續時間。
5.腹水的護理 必要時可配合醫生做腹腔穿刺以緩解癥狀。
結核性腹膜炎重點
1.體征:腹部壓痛、腹壁柔韌感
2.治療:
(1)飲食: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2)抗結核化學藥物治療:堅持早期、聯合、規則及全程抗結核化療,一般可用3~4種藥物聯合強化治療。
(3)腎上腺皮質激素:適用于重癥,與抗結核藥物同時應用,對腹水者,可避免粘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