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病人的護理
格林-巴利綜合征(GBS)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某些病毒感染有關。大量資料提示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病。
二、臨床表現
本病一般為急性起病,大多數病人5~10天內達到高峰。多見于青少年,發病前可有病毒感冒及腸道感染表現,首發癥狀多數為雙下肢無力,然后向上肢發展。主觀感覺手足麻木,并有肌肉疼痛。隨病情發展,可出現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復視、頭痛、大小便障礙等。
1.運動障礙:表現為下肢無力,以近端為主,行走困難。下肢重于上肢,無力或癱瘓常為對稱性。若胸部呼吸肌麻痹,可引起呼吸困難。腦神經受損時,可有吞咽困難、飲水發嗆、聲音嘶啞的表現。
2.感覺障礙:有手套、襪套樣感覺障礙。自發性疼痛比較罕見,但在活動后可誘發肢體酸痛。一般不重,常被運動癥狀所掩蓋。
3.自主神經障礙:主要有血壓升高,出汗多,尿潴留,竇性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房顫、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等。自主神經受損是病情危重的標志。
三、輔助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檢查無異常。
2.血清免疫球蛋白可能在早期增高,紅細胞沉降率可能加快。
3.腰椎穿刺腦脊液壓力一般均在正常范圍,腦脊液無色透明,常規化驗出現典型的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四、治療原則
1.激素治療:地塞米松,應用糖皮質激素同時服用鉀鹽以糾正電解質紊亂,并觀察有無激素治療的并發癥。
2.血漿置換治療:是一種較新的治療措施,通過血漿置換可清除血中有害的抗體、免疫復合物、炎性物質,以及某些不利的補體。
3.用好人工呼吸器:是防止病人因呼吸麻痹死亡的最有力的措施之一。
4.后期治療的重點:主要是預防并治療各種感染。
五、護理措施
1.本病早期死亡多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因此早期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非常關鍵。
2.吞咽困難者應及早予以鼻飼流質,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飲食,特別是維生素B12對神經髓鞘形成有重要作用。
3.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注意保暖但禁用暖水袋,每2小時更換體位1次,按摩局部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的發生。
4.癱瘓肢體保持功能位置,進行被動運動。
5.預防感染。
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病又稱格林-巴利綜合征(GBS)重點總結
1.首發癥狀常為四肢對稱性無力,呈對稱性弛緩性癱瘓,自肢體遠端向近端發展,括約肌功能多無影響。
2.輔助檢查:典型的腦脊液改變為細胞數正常,而蛋白質明顯增高,稱蛋白-細胞分離現象,通常在病后第3周最明顯。
3.護理措施:本病早期死亡多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因此早期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非常關鍵。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