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引起黃疸的原因多而復雜,病情輕重不一,重者可導致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常弓起嚴重后遺癥。
【考點2】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有膽紅素生成較多、結合運送膽紅素能力弱、肝臟對膽紅素攝取能力差、肝臟酶系統功能不完善、腸肝循環的特殊性。
【考點3】病理性黃疸(高膽紅素血癥)可分為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與高結合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黃疸以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多見。
【考點4】大多數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或出生時通過產道被感染形成黃疸,以巨細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為常見。
【考點5】新生兒溶血病是指母嬰血型不合,母血中對胎兒紅細胞的免疫抗體lgG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發生同種免疫反應致使胎兒、新生兒紅細胞破壞而引起的溶血。
【考點6】新生兒溶血病中,ABO系統和Rh系統血型不合引起者最多見,以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
【考點7】母乳性黃疸是由于母乳中β-葡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較牛奶明顯增高,使腸道中未結合膽紅素的產生及吸收增加所致。
【考點8】新生兒敗血癥及其他感染引起的黃疸于一周內出現,表現為黃疸退而復出并進行性加重,并伴全身中毒癥狀,有感染病灶,以臍炎、皮膚膿皰瘡引起最多見。
【考點9】新生兒顱內出血主要是因缺氧或產傷引起,早產兒發病率較高,預后較差。
【考點10】凡能引起缺氧的因素均可導致顱內出血的發生,以未成熟兒多見。
【考點11】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癥狀、體征與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關,一般生后1~2天內出現。
【考點12】足月臀位產兒,產后即不安,前囟飽滿,唇微發紺,雙肺呼吸音清,呼吸128次/分鐘,血清鈣2.5mmol/L。最可能診斷為新生兒顱內出血。
【考點13】新生兒顱內出血控制驚厥首選苯巴比妥,還可選用地西泮、水合氯醛等。
【考點14】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由于各種圍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和新生兒的腦損傷。
【考點15】引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害的病因很多,缺氧原因有圍生期窒息、反復呼吸暫停、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等。
【考點16】引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害的缺血因素有心臟停搏或嚴重的心動過緩、重度心力衰竭、周圍循環衰竭等。
【考點17】缺氧缺血性腦病引起腦損傷的部位與胎齡有關。足月兒主要累及腦皮質、矢狀竇旁區。
【考點18】意識改變及肌張力變化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常見的主要表現,嚴重者可伴有腦干功能障礙。
【考點19】輕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機體主要表現為興奮、激惹,肢體及下頦可出現顫動,擁抱反射活躍,肌張力正常,呼吸平穩,一般不出現驚厥。
【考點20】頭顱B超具有無創、價廉、可床邊操作、進行動態觀察等優點,對腦室及其周圍出血具有較高的特異性。
【考點21】CT掃描有助于了解水腫范圍、顱內出血類型,最適合的檢查時間為生后2~ 5天。
【考點22】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控制驚厥首選苯巴比妥,20mg/kg,于15~30分鐘靜脈滴入。
【考點23】主動免疫是指給易感者接種特異性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抗體,從而產生主動免疫力。
【考點24】新生兒期應接種的疫苗是卡介苗、乙肝疫苗。
【考點25】嬰兒預防接種時常選擇的部位是三角肌。
【考點26】8個月以上小兒應接種麻風疫苗。
【考點27】2個月以上小兒應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
【考點28】小兒4歲時需加服脊髓灰質炎疫苗。
【考點29】卡介苗接種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上緣,于生后2~3天至2個月內接種。
【考點30】接種活疫苗、菌苗時,只用75%乙醇消毒,因活疫苗、菌苗易被碘酊殺死,影響接種效果。
【考點31】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濕疹及其他皮膚病者不予接種卡介苗。
【考點31】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如放射治療、糖皮質激素、抗代謝藥物和細胞毒性藥物)期間,發熱、腹瀉和急性傳染病期忌服脊髓灰質炎疫苗。
【考點32】兒童及家庭成員患癲癇、神經系統疾病,有抽搐史者禁用百日咳疫苗。
【考點33】患兒,7歲,注射麻疹減毒活疫苗后,出現頭暈、心慌、面色蒼白、出虛汗、心跳加快,考慮暈針。
【考點34】患兒預防接種后若發生過敏性休克,應使患兒平臥,頭稍低,注意保暖,給予氧氣吸入,并立即皮下或靜脈注射1 : 1000腎上腺素0.5~1ml,必要時可重復注射。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初級護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
2022年初級護師考試模擬試題 | 2022初級護師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