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潰瘍性結腸炎起病多數緩慢,感染、精神刺激、勞累、飲食失調多為本病的發作誘因,病程長,可遷延數年,常有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原發性肝癌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曲霉菌以及其它因素,如:池塘中生長藍綠藻產生的微囊藻毒素可污染水源,飲其池塘水人群,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高。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肝硬化門脈高壓癥患者常因腹內壓突然增高引起曲張的食管下端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發生嘔血、黑便、休克等癥狀。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上消化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臨床最常見的疾病是消化性潰瘍,此題選C.消化性潰瘍。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結核性腹膜炎表現的病理改變可分為三種即:滲出型、粘連型和干酪型,其中干酪型最少見,前兩型多見。
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常見的病因膽道疾病、大量飲酒、暴飲暴食。
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膽道疾病時由于壺腹部出口阻塞引起Oddi括約肌痙攣,使膽汁反流進入胰管;胰管梗阻導致胰液排泄障礙;酗酒和暴飲暴食均可使胰液分泌旺盛,導致急性胰腺炎。而上消化道出血與胰腺炎無關。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各型肝硬化及門體分流手術后是引起肝性腦病最常見原因。其中又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見。
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肝性腦病特別是門體分流性腦病常有明顯的誘因,常見的有:
(1)上消化道出血。
(2)大量排鉀利尿、放腹水。
(3)高蛋白飲食。
(4)感染。
(5)藥物。
(6)便秘。
(7)其他:腹瀉、外科手術、尿毒癥、分娩等可增加肝、腦、腎代謝負擔,從而促使肝性腦病的發生。
1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假性神經遞質學說: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轉變為酪胺和苯乙胺。進入腦組織,形成異常的β羥酪胺和苯乙醇胺。它們與去甲腎上腺素相似,但傳遞神經沖動和作用弱,使神經傳導發生障礙而出現意識障礙、昏迷。正常遞質多巴胺或去甲腎上腺素被假性神經遞質取代后,乙酰膽堿占優勢,臨床上出現撲翼(擊)樣震顫。
1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原發性肝癌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曲霉菌、池塘中生長藍綠藻產生的微囊藻毒素等等。
1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原發性肝癌的主要病因。
1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肝硬化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膽汁淤積、循環障礙、日本血吸蟲病、化學毒物或藥物、營養障礙、遺傳、自身免疫等。
1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見的病因,但只有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可發展為肝硬化,甲型和戊型不發展為肝硬化。而選項B、C、D、E均是肝硬化的病因。
1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引起肝硬化有多種病因,在我國以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為主要原因。
1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潰瘍性結腸炎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本病可能與遺傳、感染、精神因素和免疫機制異常有關。感染因素:尚不能確定,可能與痢疾桿菌或溶組織阿米巴感染有關。
1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研究表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有關。持久和過度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精神因素可引起大腦皮質功能紊亂,使迷走神經興奮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促使潰瘍形成。研究發現,GU和DU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1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不同類型的胃炎病理改變在胃內分布不同,自身免疫性胃炎,萎縮和腸化生主要局限在富含壁細胞的胃體黏膜。
1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可破壞胃黏膜而發生糜爛、出血。如非甾體抗炎藥可直接損傷胃黏膜上皮層,抑制胃黏膜生理性前列腺素的產生;某些抗腫瘤藥物對胃腸道黏膜細胞產生明顯的細胞毒性作用。
2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急性胃炎病因:細菌毒素或微生物感染;進食過冷、過熱、粗糖食物以及暴飲暴食等;長期服用藥物,飲用濃茶、烈性酒等;應激狀態、精神神經功能障礙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