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消化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泌尿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
1、患者男,46歲。乙肝10年。今進食后突然嘔血600ml。查體:右上腹部壓痛,腹水征(+),肝質硬,體積變小,邊緣銳利,表面有小結節;颊邍I血最可能的原因是
A、應激性潰瘍
B、消化性潰瘍
C、肝癌結節破裂出血
D、急性糜爛性胃炎
E、食管-胃底靜脈破裂
答案:E
解析:由題可知患者患有乙肝且進食后出現上消化道出血,有腹部壓痛,腹水征(+),肝質硬且體積變小、表面有結節,推斷該病人演變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門靜脈壓力增高是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主要原因并且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并發癥。(E對)。
2、患者女,44歲,膽石癥患者。今餐后1小時突發惡心、嘔吐,腹痛,抽搐。腹痛位于上腹正中,為持續性刀割樣,陣發性加劇,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彎腰抱膝可使疼痛減輕。查血淀粉酶680U/dl,該患者抽搐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低血糖
B、低血鈣
C、高血糖
D、高血鉀
E、低血氯
答案:B
解析:由題意可知,該患者惡心、嘔吐、腹痛、抽搐,腹痛位于上腹正中,為持續性刀割樣,陣發性加劇,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彎腰抱膝可使疼痛減輕。查血淀粉酶680U/dl(正常值40~180U/dl)升高,判斷該病人并發急性胰腺炎,胰腺炎的時候胰蛋白酶原激活胰蛋白酶,胰蛋白酶會激活包括脂肪酶在內的多種酶,脂肪酶促進脂肪分解形成脂肪酸,脂肪酸與鈣離子結合形成皂化鈣導致低血鈣,引起抽搐(B對ACDE錯)。
3、患者,男,32歲。昨晚與朋友飲酒后突發上腹部持續劇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伴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吐后腹痛不緩解,來醫院就診。實驗室檢查:血清淀粉酶650U/L。初步診斷為急性胰腺炎。最可能的病因是
A、膽管結石
B、酗酒和暴飲暴食
C、胰管結石
D、十二指腸液反流
E、急性膽囊炎
答案:B
解析:急性胰腺炎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癥,是多種病因導致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的炎癥反應。急性胰腺炎有多種致病因素,包括膽道疾病(國內最主要致病因素)、過量飲酒(常見誘因)、十二指腸液反流、代謝性疾病、藥物、創傷等。分析本題題干,患者飲酒后出現突發上腹部持續劇烈疼痛、腰背部放射等各種癥狀,被診斷為急性胰腺炎,因此該患者導致胰腺炎發病的誘因是大量飲酒,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酗酒和暴飲暴食(本題選B)。
4、大便呈柏油樣常見于
A、痢疾
B、上消化道出血
C、直腸癌
D、霍亂
E、胰腺炎
答案:B
解析: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發生在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的出血,嘔血與黑便(黑便呈柏油樣,粘稠而發亮,亦可稱為柏油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特征性表現,出血量的不同大便性狀不同,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大于5ml則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超過50ml則可出現黑便(B對);痢疾臨床以發熱、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膿血為主要癥狀(A錯);直腸癌早期無明顯癥狀,逐漸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前有肛門下墜感、里急后重、排便不盡感,癌腫破潰感染后大便表面帶血及黏液,甚至有膿血便(C錯);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腹瀉,特點是無里急后重感,多數不伴腹痛,排便后自覺輕快感,米泔樣便(D錯);胰腺炎主要表現為腹痛(常于飽餐和飲酒后突然發作,腹痛劇烈,多位于左上腹,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腹脹、惡性、嘔吐、腹膜炎刺激等癥狀(E錯)。
5、患者,男,65歲。肝硬化病史2年,近日出現持續肝區疼痛。急診入院行超聲檢查示腹腔大量腹水,肝臟增大伴彌漫性改變,肝右葉可見多個大小不等的強回聲光團。最可能的診斷是
A、肝硬化癌變
B、肝硬化失代償期
C、肝腎綜合征
D、肝硬化腹水
E、肝硬化、肝囊腫
答案:A
解析:肝硬化臨床代償期無明顯癥狀或癥狀較輕,可有腹部不適、納差等癥狀,晚期表現為肝功能減退(黃疸、出血、貧血、消化吸收不良等)及門靜脈高壓(腹水、側支循環建立、脾大及脾功能亢進)兩類。常見并發癥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膽石癥、感染、門靜脈血栓、肝腎綜合癥、肝肺綜合癥、原發性肝癌等,其中若肝硬化患者出現肝區疼痛,肝臟進行性增大、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邊緣鈍且不齊,血性腹水、黃疸等為癌變的表現。分析題干,應首先考慮患者是肝硬化出現癌變(A對);肝硬化失代償期可出現腹水,但一般無明顯肝區痛(BD錯);肝腎綜合癥臨床主要表現為少尿、無尿及氮質血癥(C錯);肝硬化、肝囊腫患者不會出現持續性肝區痛(E錯)。
6、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時首選的護理措施是
A、迅速建立靜脈通路
B、按醫囑采用止血措施
C、準備急救藥品
D、穩定患者情緒
E、迅速配血
答案:A
解析: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措施包括一般搶救措施(臥床休息、呼吸道通暢避免誤吸、吸氧、禁食等)、積極補充血容量、止血治療等,對于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引起休克時應注意積極補充血容量,首選的護理措施為建立兩條及以上的靜脈通路,以便給液、給藥治療(A對);其他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的護理措施還包括休克體位、止血治療、配血輸血準備、搶救物品準備、心理護理(穩定患者情緒,以便配合治療)等(BCDE錯)。
7、患者,男,50歲。以餐后腹部燒灼痛,黑便2日入院。對其診斷最有價值的輔助檢查是
A、胃鏡檢查
B、血常規檢查
C、選擇性動脈造影
D、X線檢查
E、胃液分析檢查
答案:A
解析: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為嘔血、黑便,伴有貧血及血容量減少,甚至休克發生。分析患者一般情況,存在餐后腹部燒灼痛及黑便,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進行輔助檢查,應首選胃鏡檢查,可診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部位及出血情況,同時可進行止血治療(A對);血常規檢查可判斷是否貧血,對診斷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幫助;選擇性動脈造影通過觀察造影劑是否外溢來判斷消化道出血情況,但多應用于內鏡檢查未見病灶時;X線檢查有助于發現腸道憩室及較大的隆起的凹陷性腫瘤,但對于發現出血部位等情況無明顯效果;胃液分析檢查可了解胃的分泌、運動及消化的功能,對消化道出血無明顯診斷意義。
8、關于上消化道出血的飲食護理,不正確的是
A、嚴重嘔血者要暫時禁食8~24小時
B、潰瘍伴小量出血一般不需禁食
C、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要禁食
D、一般潰瘍出血可進牛奶等流質飲食
E、大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應暫時禁食
答案:E
解析:對于上消化道出血大量嘔血伴惡心、嘔吐者應禁食。少量出血無嘔吐者,可進溫涼、清淡流食,這對消化性潰瘍病人尤為重要,因進食可中和胃酸,促進潰瘍愈合,有利止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病人,急性期應禁食,止血后1~2天逐漸進食高熱鹽、高維生素流食,限制鈉和蛋白質攝入,避免誘發肝性腦病和加重腹水。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提示出血量>5ml,出血量較小,可進食少量溫涼流質飲食。(選E)
9、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癥狀是
A、腹痛
B、嘔吐
C、腹瀉
D、發熱
E、水電解質紊亂
答案:A
解析:急性胰腺炎臨床以急性腹痛、惡心、嘔吐及血淀粉酶增高為特點,腹痛是本病主要表現和首發癥狀,突然發作,疼痛性質不一,可為鈍痛、絞痛、鉆痛或刀割樣痛,疼痛劇烈而持續,可有陣發性加劇,腹痛常位于中上腹,常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A對B錯);較少出現腹瀉(C錯);多數病人出現中度以上發熱,一般持續3-5天(D錯);嘔吐頻繁病人可有代謝性堿中毒(E錯)。
10、我國急性胰腺炎最常見的病因是( )
A、膽道疾病
B、代謝異常
C、酒精中毒
D、特異性感染疾病
E、藥物因素
答案:A
解析:急性胰腺炎是各種病因導致的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學性炎癥,膽道疾病和飲酒是誘發急性胰腺炎的兩大常見病因,在國內,膽道疾病(膽道結石和膽道感染)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見病因,占50%~70%(A對);而在國外,酒精性胰腺炎最為常見(C錯);代謝異常、特異性感染疾病、藥物因素等都屬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但不是最常見的病因(BDE錯)。
11、真題2013-J046 慢性腎衰竭貧血的最主要原因是
A、鐵缺乏
B、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
C、葉酸缺乏
D、營養不良
E、消化道出血
答案:B
解析:慢性腎衰竭是各種慢性腎實質疾病進行性發展的最終結局,主要表現為腎功能減退,代謝產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統癥狀,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貧血是慢性腎衰竭患者常有的癥狀,為正色素性正細胞性貧血,主要是由于紅細胞生成素的生產減少,同時伴有缺鐵,營養不良,出血等因素可加重貧血(B對ACDE錯)。
12、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主要病因是
A、遺傳因素
B、過敏因素
C、免疫因素
D、理化因素
E、感染因素
答案:C
解析: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是指原發于腎臟本身疾病,如急性腎炎、急進性腎炎、腎性腎炎等疾病過程中發生的腎病綜合征。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并未完全清楚,較肯定的是免疫因素。(C對ABDE錯)
13、嚴重嘔血患者應暫禁食
A、2~4小時
B、4~6小時
C、6~8小時
D、1~2小時
E、8~24小時
答案:E
解析:對于一般沒有活動性出血后24小時給進食少量溫涼流質飲食,減少刺激,少食多餐,無再次出血,可逐漸改為正常飲食(E對ABCD錯)。
14、腎盂腎炎中白細胞每高倍鏡視野應大于
A、3個
B、4個
C、5個
D、6個
E、7個
答案:C
解析:新鮮尿離心沉渣檢查每個高倍鏡視野白細胞超過5個,稱為白細胞尿,因蛻變的白細胞稱為膿細胞,故也稱為膿尿,是診斷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據,腎盂腎炎為尿路感染的一種(C對ABDE錯)。
15、患者,女,27歲。因發熱、腰痛、尿頻、尿急、尿痛就醫,確診為急性腎盂腎炎,尿化驗的特點是
A、顆粒管型(++)
B、大量紅細胞
C、蠟樣管型
D、蛋白(++)
E、尿白細胞>5個/HP
答案:E
解析:腎盂腎炎尿常規檢查尿蛋白少量,尿沉渣白細胞、紅細胞增多,其中以白細胞最常見>5個/HP,白細胞(或膿細胞)管型是腎盂腎炎的特征性表現(E對ABCD錯)。
16、能對腎功能進行監測的是
A、血尿素氮
B、黃疸指數
C、中心靜脈壓
D、凝血酶原時間
E、3P試驗
答案:A
解析:血尿素氮是反映腎功能的指標,尿素氮的正常值是空腹3.2-7.1mmol/L,各種腎實質病變都會導致血尿素氮升高(A對);黃疸指數是肝功能監測指標,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17.1umol為正常值(B錯);中心靜脈壓是心功能的監測指標,正常值為5-12cmH2O(C錯);凝血酶原時間和3P試驗是監測凝血功能的指標,凝血酶原時間正常值為12-14秒,超過正常對照3秒以上有臨床意義,3p試驗是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的簡稱,該實驗陽性反映纖溶亢進(DE錯)。
17、預防腎盂腎炎最簡單的措施是
A、保持外陰清潔
B、隔天一次抗生素
C、多飲水,勤排尿
D、每天尿道消毒
E、每次尿后沖洗膀胱
答案:C
解析:急性腎盂腎炎誘因主要有勞累、感冒、會陰部不清潔及性生活等,教育病人避免尿路感染反復發作,注意個人衛生,每天清洗會陰部,局部有炎癥時要及時診治,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少憋尿,清淡飲食,保持大便通暢,禁止盆浴,如果與性生活有關,可在性生活后排尿,并口服抗生素藥物,其中多飲水、勤排尿是有效而又簡便的預防措施(C對ABDE錯)。
18、診斷急性腎盂腎炎最重要的依據是
A、膀胱刺激癥狀
B、膿尿和菌尿
C、高熱、寒戰
D、腎區叩擊痛
E、少量蛋白尿
答案:B
解析:急性腎盂腎炎尿液混濁或有血尿,輔助檢查中,在新鮮尿離心沉渣檢查每個高倍鏡視野白細胞超過5個,稱為白細胞尿,因蛻變的白細胞稱為膿細胞,故白細胞尿稱為膿尿;清潔外陰后無菌技術下采集的中斷尿標本,如涂片每個高倍鏡野均可見細菌,或培養細菌菌落計數超過10⁵個/ml,稱為細菌尿;膿尿和細菌尿均是診斷尿路感染最重要的依據(B對),膀胱刺激征、寒戰、高熱、腎區叩擊痛、少尿蛋白量都不是腎盂腎炎的獨特癥狀,一般作為輔助判斷(ACDE錯)。
19、護士夜間巡視病房,發現尿毒癥患者煩躁不安,主訴胸悶、心慌、咳嗽、咳白色泡沫樣痰。體檢:雙肺底有濕啰音,可考慮
A、尿毒癥性肺炎
B、尿毒癥性胸膜炎
C、尿毒癥性心包炎
D、尿毒癥引起的心力衰竭
E、尿毒癥所致心律失常
答案:D
解析:慢性腎衰竭是各種慢性腎實質疾病進行性發展的最終結局,主要表現為腎功能減退,代謝產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統癥狀,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慢性腎衰竭的終末期即為尿毒癥,尿毒癥的心血管并發癥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包炎等,當并發急性左心衰竭時會出現肺循環淤血,主要表現為隨病情進展的呼吸困難,最早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最典型的是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晚期常出現端坐呼吸,咳嗽、咳痰,咳白色泡沫痰,體檢有雙肺底有濕啰音,符合該患者表現(D對);尿毒癥性肺炎表現為起病急驟,寒戰、高熱,呈稽留熱型,咯鐵銹色痰(A錯);尿毒癥性胸膜炎表現為胸痛、咳嗽、胸悶、氣短,甚至呼吸困難(B錯);尿毒癥性心包炎表現為胸痛、心前區可聽到心包摩擦音(C錯);尿毒癥可致各種心律失常,與心肌損傷、缺氧、電解質紊亂、尿毒癥毒素蓄積等有關(E錯)。
20、患者,女性,61歲,暴飲后突發急性胰腺炎入院,觀察時要警惕該患者可能發生的最常見并發癥是
A、休克
B、化膿感染
C、腎衰竭
D、中毒性腦病
E、胰腺假性囊腫
答案:A
解析:急性胰腺炎是由各種病因導致的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學性炎癥,臨床上以急性腹痛、惡心、嘔吐及血淀粉酶增高為特點,最常見的并發癥是休克,故應警惕,早期休克主要是由低血容量所致,后期繼發感染使休克原因復雜且難以糾正(A對BCDE錯)。
21、符合單純性腎病典型臨床表現的是
A、多發于2~7歲小兒
B、非凹陷性水腫
C、常伴血壓升高
D、可有補體下降
E、常伴持續性血尿
答案:A
解析:腎病綜合征是由多種病因引起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導致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和不同程度的水腫為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征,按病因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原發性腎病又分為單純性腎病和腎炎性腎病,單純性腎病發病年齡多為2-7歲,起病緩慢,主要表現為全身凹陷性水腫,以顏面、下肢、陰囊嚴重,嚴重者面色蒼白,可有腹水、胸水,由于高度水腫,出現白紋,尿量減少,顏色變深(A對B錯);腎炎性腎病水腫一般不嚴重,除具備腎病四大特征外,尚有明顯血尿、高血壓、血清補體下降和不同程度的氮質血癥(CDE錯)。
22、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癥狀的患者是
A、膀胱造瘺
B、妊娠壓迫
C、膀胱炎癥
D、膀胱結核
E、急性腎炎
答案:C
解析:膀胱刺激征的主要表現為每次尿量少,且伴有尿頻、尿急、尿痛及排尿不盡等癥狀,常見于膀胱炎患者(C對);膀胱造瘺可能會出現尿液引流不暢或是漏尿(A錯);妊娠壓迫會導致尿頻(B錯);膀胱結核血尿、膿尿較常見(D錯);急性腎炎典型表現是水腫、血尿、高血壓及程度不等的腎功能受累(E錯)。
23、腎單位的組成包括
A、腎小球和腎小囊
B、腎小體和集合管
C、腎小球和腎小管
D、腎小體和腎小管
E、皮質和髓質
答案:D
解析:腎為實質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兩側的脂肪囊中,右腎的位置略低于左腎。腎的基本組成結構是腎單位,是由腎小體及與之相連的腎小管組成的,為腎臟的基本功能單位(D對);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的球狀結構為腎小體(A錯);集合管不是腎單位的組成部分(B錯);腎小球和腎小囊均為腎小體的部分結構,兩者共同組成腎小體,腎小體與腎小管再組成腎單位,單純的腎小球或腎小囊與腎小管不能稱之為腎單位(C錯);腎的皮質和髓質內含有大量的腎單位和集合小管,構成腎實質(E錯)。
24、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最常見的病因是( )
A、胃癌
B、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
C、潰瘍性結腸炎
D、消化性潰瘍
E、結核性腹膜炎
答案:D
解析:上消化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臨床最常見的病因是消化性潰瘍,急性靡爛出血性胃炎、促胃液素瘤,其次胃癌、慢性胃炎、胃黏膜脫垂、十二指腸炎等。(D對)
25、腎小球濾過膜損傷、通透性增加時可引起
A、多尿
B、少尿
C、夜尿多
D、蛋白尿
E、尿頻
答案:D
解析:腎小球濾過膜是指腎小球毛細血管袢的管壁,它由三層構成,最里層是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中層為基底膜,外層為上皮細胞,它具有一定的選擇性通透性,因為濾過膜各層的孔隙只允許一定大小的物質通過,而且和濾過膜帶的電荷有關,正常時濾過膜表面覆蓋一層帶負電荷的蛋白多糖,使帶負電荷的較大分子不易通過,如白蛋白,當在病理情況下濾過膜上負電荷減少或消失,白蛋白濾過增加而出現蛋白尿(D對ABCE錯)。
26、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水腫的主要原因是
A、蛋白質合成障礙
B、低蛋白血癥
C、高脂血癥
D、循環血容量不足
E、腎小管重吸收蛋白障礙
答案:B
解析:腎病綜合征是指臨床表現以大量蛋白尿(〉3.5g/24小時)、低血漿白蛋白(〈30g/L)、高脂血癥和水腫為特征的一組癥候群,水腫是由于血漿白蛋白下降即低蛋白血癥,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漿中水分由血管內轉入組織間隙直接形成的(B對ACDE錯)。
27、慢性腎衰竭伴發心力衰竭的原因,一般不包括
A、水鈉潴留
B、高血壓
C、嚴重貧血
D、消化道出血
E、尿毒癥性心肌病
答案:D
解析:慢性腎功能不全又稱慢性腎功能衰竭(簡稱慢性腎衰),是指各種原因造成的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致使腎臟明顯萎縮,不能維持其基本功能,臨床出現以代謝產物潴留,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全身各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另外腎衰病人常有血壓升高,長期的高血壓會使左心室肥厚擴大、心肌損害,最終發展為心力衰竭;貧血是尿毒癥病人必有的癥狀,由于氣血虧損,心功能逐漸下降;體內潴留的毒性物質會引起心肌損害,發生尿毒癥性心肌病,進而引起心力衰竭(D錯,為本題正確答案;ABCE對)。
28、腎性水腫患者進食蛋白應選用
A、優質低蛋白
B、高蛋白
C、任意蛋白
D、以植物蛋白為主
E、大量豆漿
答案:A
解析:腎性水腫患者若無氮質潴留,可給予優質蛋白,優質蛋白質指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動物蛋白如牛奶、雞蛋、魚肉等,但不宜給予高蛋白飲食,以防加重病情。有氮質血癥的水腫患者,應限制蛋白的攝入(A對BCDE錯)。
29、對于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的健康指導正確的是
A、高生物效價高蛋白飲食
B、每日攝入水2000ml
C、每日攝入鈉鹽15g
D、可用肥皂水擦洗皮膚
E、避免應用慶大霉素
答案:E
解析: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患者應限制蛋白質攝入,在血壓升高、水腫、少尿時,嚴格限制水、鈉攝入,遵醫囑用藥,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慶大霉素具有腎毒性,應盡量避免使用(E對);其他方面包括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皮膚刺激性物質、適當活動避免重體力勞動等(ABCD錯)。
30、患者,男,56歲。有胃潰瘍病史5年,突然嘔血1500ml,血壓60/30mmHg,心率150次/分。此時首先應采取的措施是
A、禁食
B、胃腸減壓
C、準備急查B超
D、立即開放靜脈補充血容量
E、準備給予止血藥物
答案:D
解析:患者此時發生了胃潰瘍的常見并發癥之一: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已有休克癥狀,因此需立即采取抗休克治療,開放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維持有效循環血量(D對ABCE錯)。
31、腸結核好發于
A、小腸
B、回盲部
C、外結腸
D、橫結腸
E、乙狀結腸
答案:B
解析:腸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侵犯腸道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臨床表現包括腹痛、大便習慣改變(腹瀉,糞便呈糊樣,多無膿血,不伴里急后重,有時腹瀉及便秘交替)、腹部腫塊(多位于右下腹,質中、較固定、輕至中度壓痛)、全身癥狀和腸外結核表現(長期不規則低熱、盜汗、消瘦、貧血)等癥狀,常繼發于肺結核,主要位于回盲部,也可累及結腸及直腸(B對ACDE錯)。
3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糞便可呈
A、膿血樣
B、果醬樣
C、米泔水樣
D、柏油樣
E、白陶土樣
答案:D
解析:上消化道出血時,因血液在胃腸道內經過氧化,呈黑色,排出的糞便呈柏油樣(D對);膿血便為細菌性痢疾或直腸癌表現(A錯);果醬樣便為腸套疊患者表現(B錯);米泔水樣便為霍亂患者糞便表現(C錯);白陶土樣便為膽道梗阻表現(E錯)。
33、不利于潰瘍病大出血治療的是
A、禁食
B、內鏡直視下止血
C、給予去甲腎上腺素
D、補液和輸血
E、給予阿托品等解痙藥
答案:E
解析:阿托品為膽堿能抑制藥,可松弛胃腸平滑肌,影響潰瘍面收縮,加重出血(E對ABCD錯)。
34、上消化道嘔出大量鮮紅色血且不易控制,該出血的常見病因為
A、十二指腸球后潰瘍出血
B、應激性潰瘍出血
C、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D、膽道出血
E、胃癌出血
答案:C
解析:上消化道嘔血可見于消化性潰瘍出血、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而根據題干可知,出血量很大,因此潰瘍出血的可能性不大,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致急性出血時,患者嘔吐鮮紅色血液,排出柏油樣黑便,約30%患者可因失血引起嚴重休克或肝功能衰竭而死亡(C對ABDE錯)。
35、結核性腹膜炎的體征是
A、板狀腹
B、妊狀腹
C、舟狀腹
D、柔韌感腹
E、松軟腹
答案:D
解析:結核性腹膜炎的腹部體征包括:腹部壓痛。一般輕微,少數壓痛嚴重且有反跳痛;腹壁柔韌感是腹膜遭受輕度刺激或由慢性炎癥引起腹壁緊張度增加的一種表現,觸之似揉面感,可見結核性腹膜炎各型(D對ABCE錯)。
36、關于上消化道出血的定義,正確的是
A、賁門以上部位出血
B、幽門以上部位出血
C、空腸以上部位出血
D、屈氏韌帶以上部位出血
E、十二指腸乳頭以上部位出血
答案:D
解析:消化道以屈氏韌帶為界,其上的消化道出血稱為上消化道出血,其下的消化道出血稱為下消化道出血(D對);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胰腺、膽道病變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腸吻合術后的空腸等病變引起的出血(ABCE錯)。
37、患者,女,48歲。30分鐘前因消化道大出血入院,當時患者心率120/分,出冷汗,脈搏弱,血壓65/40mmHg,皮膚濕冷。該患者的出血量為
A、500ml
B、500〜600ml
C、250ml
D、800ml
E、1000ml以上
答案:E
解析:上消化道出血量為5ml 左右,即可使糞便隱血試驗呈陽性,出血量達50~70ml 時可產生黑便。當出血量> 500ml 時,可出現頭暈、心悸、出汗、四肢發涼,精神委靡、煩躁不安等全身癥狀,短時間內出血量超過1000ml,可出現周圍循環衰竭的表現。通過患者血壓已經65/40mmHg可判斷。(E對)
38、患者男,50歲,餐后腹部燒灼痛兩個月,黑便2日入院。對其診斷最有價值的輔助檢查是
A、X線檢查
B、選擇性動脈造影
C、血常規檢查
D、胃鏡檢查
E、胃液分析檢查
答案:D
解析:內鏡檢查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診斷的首選檢查措施。一般在上消化道出血后24~48 小時內進行急診內鏡檢查,不但可以明確病因,還可做緊急止血治療。(D對)
39、使用雙氣囊三腔管時,正確的護理措施是
A、出血停止后即可拔管
B、置管期間每隔12小時放氣5分鐘
C、食道囊和胃囊各注氣的30ml
D、拔管后24小時仍需嚴密觀察
E、先向食道囊注氣,再向胃囊注氣
答案:D
解析:雙氣囊三腔管可在放氣留管再觀察24小時仍無出血后拔管。定時放氣, 三腔管放置24小時后,食管囊應放氣 15~30 分鐘。先向胃囊注氣約150~200ml,然后向食管囊注氣約100ml。
40、某消化性潰瘍患者經常胃出血,并發現黑便。出血量約為
A、3~5ml
B、10ml
C、500ml
D、60ml
E、1000ml
答案:D
解析:食管、胃 、十二指腸及膽道系統的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部位,其中消化性潰瘍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黏膜病變及胃癌出血等是常見疾病。嘔血與黑便的顏色取決于上消化道出血的量及速度 ,上消化道出血量為5ml左右,即可使糞便隱血試驗呈陽性,出血量達50~70ml時可產生黑便。(D對)
41、患者男,30歲。夜間發作性上腹燒灼樣痛2月余,進食后迅速緩解。昨起排柏油樣便2次,今晨起床時暈倒而就診。體檢:T37℃,p120次/分,R24次/分BP10.7/6.6kpa(80/60mmHg),神志恍惚,皮膚蒼白,四肢厥冷.。考慮出血原因是
A、胃底靜脈曲張
B、應激性潰瘍
C、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D、胃小彎潰瘍
E、胃癌
答案:C
解析:患者有夜間上腹燒灼樣痛,進食可緩解,考慮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史。出現排柏油樣便,血壓下降,神志改變等出血表現系因胃十二指腸潰瘍并發出血(C對)
42、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大便狀為
A、膿樣
B、陶土樣
C、米泔樣
D、食糜樣
E、黑便
答案:E
解析:嘔血與黑便,為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現。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下病人多數只表現為黑便,在幽門以上病人嘔血、黑便的癥狀常兼有,但是在出血量少小、出血速度慢病人也常僅見黑便。
43、患者男,31歲,頭痛,乏力5個月,視物模糊5天。查體:血壓180/100mmHg。尿蛋白(++),尿紅細胞20/HP,眼低視網膜動脈痙攣,黃斑郎有滲出與出血,視乳頭無水腫,B超示雙腎體積縮小。最可能的診斷是
A、腎動脈狹窄
B、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
C、急進性腎炎
D、腎性高血壓
E、惡性高血壓腎損害
答案:A
解析:急進性腎炎起病迅速,短期內出現氮質血癥;惡性高血壓患者舒張壓≥130mmHg;腎、眼損害突出;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發病年齡一般較大,病程進展緩慢。腎動脈狹窄年輕人多見,病情發展快、原有高血壓突然加重,腎功能緩慢進行性減退,輕度蛋白尿,常<1g/d,少量紅細胞及管型,后期腎臟體積縮小 。根據該患者臨床表現,最可能的診斷是腎動脈狹窄 。(A對)
44、患者男,40歲。突然出現頭暈、心悸、乏力、脈速,嘔吐咖啡樣胃內容物,為明確病因首選的檢查是
A、選擇性動脈造影
B、X線鋇餐檢查
C、胃鏡檢查
D、B超顯像
E、吞棉線試驗
答案:C
解析:上消化道出血后24~48小時內進行急診內鏡檢查,不但可以明確病因,還可做緊急止血治療。
45、心力衰竭病人長期服用噻嗪類利尿劑最易出現的是
A、低血鈣
B、低血糖
C、高尿酸
D、低血鉀
E、高血鎂
答案:D
解析:排鉀利尿劑:
、汆玎侯惱騽簽橹行Ю騽,雙氫克尿塞,長期服用注意補鉀
②袢利尿劑:呋塞米(速尿)
為強效利尿劑,注意預防低血鉀。
注意:血鉀、鈉、氯
保鉀利尿劑 :利尿效果不強
螺內酯(安體舒通)。氨苯蝶啶
46、以下檢查中,能較早判斷腎小球損害的是
A、血尿素氮
B、酚紅排泄試驗
C、尿濃縮和稀釋實驗
D、血肌酐
E、內生肌酐清除率
答案:E
解析:內生肌酐清除率(Ccr):臨床上用內生肌酐清除率來代表腎小球濾過率,并以此作為判斷腎小球濾過功能。內生肌酐清除率是腎功能損害的早期指標(E對)
47、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皮膚瘙癢的原因是
A、久不洗浴
B、尿素刺激
C、皮膚發炎
D、汗液刺激
E、末削神經元
答案:B
解析:慢性腎功能衰竭皮膚表現:常見皮膚瘙癢。病人面色較深而萎黃,輕度水腫,稱"尿毒癥"面容,與貧血、尿素霜的沉積刺激等有關。
患者,男,55歲。上腹痛3年,便血約250ml,伴暈倒,有冠心病病史3年。檢查:血壓100/70mmHg,脈搏90次/分,神清,心律齊,無雜音。肝脾未觸及,腸鳴音活躍。
48、搶救時禁用的藥物是
A、西咪替丁
B、生長抑素
C、奧美拉唑
D、垂體后葉素
E、去甲腎上腺素
答案:D
解析:對于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對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損害出血,可應用垂體后葉素止血治療,但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孕者禁用。因垂體后葉素可引起冠狀動脈收縮,影響心肌灌注。(D對ABCE錯)。
患者,男,55歲。上腹痛3年,便血約250ml,伴暈倒,有冠心病病史3年。檢查:血壓100/70mmHg,脈搏90次/分,神清,心律齊,無雜音。肝脾未觸及,腸鳴音活躍。
49、患者出血停止,病情穩定后,為明確病因,首選的檢查是
A、內鏡檢查
B、B超檢查
C、吞線試驗
D、選擇性動脈造影
E、X線鋇餐造影檢查
向下滑動查看參考答案
↓
↓↓
↓↓↓↓
答案:A
解析:患者有上腹痛已3年時間,且便血量較大,查體未見其它方面異常,因此應考慮為消化性潰瘍,為明確診斷需進行內鏡檢查,不僅有助于明確病變部位與大小,且可進一步鏡下取部分組織檢查看是否有癌變,做到早發現早治療(A對BCDE錯)。
王先生,患肝硬化已4年,今天飲酒后突然大量嘔血,伴神志恍惚、四肢濕冷、血壓下降。
50、據上述資料判斷患者出血量約為
A、500ml
B、600ml
C、700ml
D、800ml
E、1000ml以上
答案:E
解析:上消化道出血時,當出血量達到1000ml以上或循環血量的20%,會表現為嘔血和黑便、伴有急性周圍循環衰竭的表現,甚至導致失血性休克。題干中患者明顯發生周圍循環衰竭,故出血量超過1000ml以上(E對ABCD錯)。
王先生,患肝硬化已4年,今天飲酒后突然大量嘔血,伴神志恍惚、四肢濕冷、血壓下降。
51、此時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是
A、靜脈滴注西咪替丁
B、胃內灌注去甲腎上腺素
C、補充血容量
D、生長抑素
E、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
答案:E
解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搶救原則是:支持療法,輸液,輸血,以防止和糾正休克,使用相應止血藥物。輸血最為重要,宜用含豐富凝血因子的新鮮血。止血方法包括藥物止血、機械壓迫(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內鏡下血管栓塞止血和手術止血?诜蛰谅鍫(心得安)或靜脈滴注垂體后葉素及生長抑素。同時使用止血劑,如維生素K、卡巴克絡(安絡血)等(E對ABCD錯)。
患者,男。48歲。潰瘍病史10年,入院前半小時解黑便1次,入院時面色蒼白,血壓110/80mmHg,脈搏100次/分
52、估計此時患者出血量為()
A、400ml以下
B、400~800ml
C、900~1200ml
D、1200~1500ml
E、1500ml以上
答案:B
解析:消化性潰瘍并發出血的典型黑便。因出血量在400ml以下不出現全身癥狀,出血量超過1000ml出現周圍循環衰竭表現,估計此時患者出血量為400~800ml,(B對,ACDE錯)
患者,男。48歲。潰瘍病史10年,入院前半小時解黑便1次,入院時面色蒼白,血壓110/80mmHg,脈搏100次/分
53、此患者在觀察期間,又解黑便兩次,血壓84/70mmHg,此時失血量占全身容量的()
A、10%以下
B、10%~19%
C、20%~40%
D、41%~50%
E、51%以上
答案:C
解析:根據題意:患者在觀察期間,又解黑便兩次,血壓84/70mmHg,已發生休克。考慮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是指在數小時內失血量超過1000ml或循環血容量的20%。(C對,ABDE錯)
A. 慢性胃炎
B.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C. 胃癌
D. 消化性潰瘍
E. 賁門黏膜撕裂癥
54、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
A、A
B、B
C、C
D、D
E、E
答案:D
解析:上消化道出血可由各種消化道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消化性潰瘍引起(D對);其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上消化道疾病(胃癌、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炎),食管、空腸疾病(食管癌、食管炎),各種原因引起的門靜脈高壓導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膽囊出血等(ABCE錯)。
A. 尿酮體(+)
B. 尿中白細胞>5個/高倍鏡視野
C. 柏油樣便
D. 血紅蛋白<110g/L
E. 大量管型尿
55、上消化道出血可發現
A、A
B、B
C、C
D、D
E、E
答案:C
解析:成形的黑色便稱黑便,稀薄、黏稠、漆黑、發亮的糞便,形似柏油樣,稱為柏油樣便,常見于上消化道出血等(C對);尿酮(+)常見于酮癥,糖尿病代謝紊亂加重時,脂肪動員和分解加速,形成大量酮體,超過肝外組織的氧化能力時,血酮體升高稱為酮血癥,尿酮體排出增多稱為酮尿,臨床上統稱為酮癥(A錯);新鮮尿離心沉渣檢査時,白細胞>5個/高倍鏡視野為異常,稱為白細胞尿,因蛻變的白細胞稱為膿細胞,故白細胞尿亦稱為膿尿,是診斷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據(B錯);血紅蛋白<110g/L常見于貧血,單位容積循環血液中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量及血細胞比容低于參考值低限,通常稱為貧血,以血紅蛋白為標準,成年男性血紅蛋白<120g/L,成年女性<110g/L,即可認為有貧血(D錯);大量管型尿常見于腎小球或腎小管疾病,但在發熱、運動后偶可見透明管型,此時不一定代表腎臟病變,但若有細胞管型或較多顆粒管型與蛋白尿同時出現,則臨床意義較大(E錯)。
A. 板狀腹
B. 妊狀腹
C. 舟狀腹
D. 柔韌感腹
E. 松軟腹
56、結核性腹膜炎是
A、A
B、B
C、C
D、D
E、E
答案:D
解析:結核性腹膜炎是由結核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彌漫性腹膜感染,臨床表現呈多樣性,一般起病緩慢,癥狀較輕,常有低熱、盜汗等結核中毒癥狀,漸出現輕度腹痛腹脹,主要表現為腹膜炎和腹水征,但其腹膜刺激癥狀較化膿性腹膜炎輕,腹部持續隱痛或脹痛,可陣發加劇,腹壁有柔韌感(D對ABCE錯)。
57、使用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時,正確的護理措施是
A、先向食道囊注氣,再向胃囊注氣
B、食道囊和胃囊各注氣約30ml
C、置管期間每隔24小時放氣1次
D、出血停止后即可拔管
E、管道可長期留置
答案:C
解析: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主要適用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經鼻腔插入三腔二囊管,插管時,由于解剖位置,先向胃氣囊充氣150-200ml,達到壓迫胃底曲張靜脈,再充氣100ml位于食管下端氣囊以壓迫食管曲張靜脈,達到止血的目的(AB錯);三腔二囊管24小時后應放氣數分鐘,再注氣加壓,以免食管胃底黏膜受壓過久而致黏膜糜爛、缺血性壞死(C對);出血停止后,放出囊內氣體,繼續觀察24小時,未再出血可考慮拔管(ED錯)。
58、患者,男,35歲。服用吲哚美辛后胃痛,今晨嘔吐咖啡渣樣胃內容物約250ml來就診,既往無胃病史。首選的檢查是
A、胃液分析
B、X線鋇餐檢查
C、幽門螺桿菌檢查
D、血清胃泌素測定
E、急診胃鏡
答案:E
解析:吲哚美辛臨床多用于治療關節炎、韌帶損傷及偏頭痛等疾病,但需注意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其中胃腸道不良反應包括消化不良、胃痛、惡心反酸、潰瘍、胃出血、胃穿孔等。本題干中患者用藥后胃痛、晨起嘔吐咖啡渣樣胃內容物約250ml來就診,為消化道出血的表現,為明確病變部位,應首選使用急診胃鏡進行檢查,多于出血后24-48小時內進行,不但可以明確病因,還可做緊急止血治療。(E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