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2025年初級護師考試精選考點資料下載
1、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主要包括:整體觀念,辨證論治。
2、辨證論治的基本特點:旁辯證是治療的前提和依據。
3、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中外感病邪的統稱。
4、五臟:心,肝,脾,肺,腎。
5、五色:青,赤,黃,白,黑。
6、無味:酸,苦,甘,辛,咸。
7、中醫學人體五官:目,舌,鼻,口,耳。
8、中醫情志是指:怒,喜,思,悲,恐。
9、五行:金,木,水,火,土。
10、陰陽學說內容:相互對立相互轉變。
11、廣義上的“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質。
12、四診:望,聞,問,切。
13、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14、八綱:表里寒熱虛實陰陽
15、中藥的四氣:寒熱溫涼
16、心在志為喜,肺在志為悲,脾在志為思,肝在志為怒,腎在志為恐。
17、“后天之本”指:脾。脾運化水谷。“先天之本“腎”。
18、奠定中醫學理論基礎:黃帝內經
19、五臟六腑關系:表里關系
20、心開竅于舌,肝開竅于目脾開竅于口,肺開竅于鼻,腎開竅于耳。
21、論治的依據:辯證
22、表證與里證最主要的鑒別點:寒熱是否并見
23、脾主運化,肺主肅降,腎主藏精,心主血脈,肝主藏血
24、拔火罐適應癥:外感風寒,風寒濕痹
25、中醫理論中“氣”主要功能:溫煦,防御。
26、中醫拔罐方法:閃火法
27、情志護理的基本方法:移情解惑
28、癘氣:具有強烈傳染性和致病性的外邪。
29、口服中藥宜溫服
30、中藥的“宗氣”是指:清氣,精氣。
31、酸:收斂,固澀。
32、衛氣:具有防御作用而運行于脈外之氣
33、中醫煎藥常用:砂鍋。忌用鐵鍋
34、吐法:引起病邪或有害物質,使從口涌吐的方法
35、煎藥時用火:先武后文
36、中藥緩下劑服用時間:睡前服用
37、癘氣的致病特點:傳染性強
38、表證以頭身疼痛鼻塞或噴嚏為主癥;
39、里證以內臟證候如咳嗽心悸、腹痛等表現為主癥:
40、半表半里證則有胸脅苦滿等特有表現。
41、陰虛發熱表現:午后潮熱
42、中藥煎煮時間表:一般藥 30-25。解表藥 20-15。滋補藥 60-50。
43、服用人參或其他 滋補藥物,禁用:蘿 卜
44、主宰生長發育功能的臟腑:腎
45.肝主藏血:脾主統血,腎主藏精,肺主氣,心主血脈。
46、陽脈:浮脈,長脈,滑脈,洪脈。
47、陰脈:沉脈,短脈、澀脈。
48、通行元氣的臟腑:三焦。
49、保和丸:飯后吃。消化作用。
50、一般較稠濁的成為痰,清稀的成為“飲”。
51、中藥消食藥:飯后服用。
52、中藥緩下劑:睡前服用。
53、風邪的特點:善行而數變。
54.中醫的氣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55.論治的主要依據:辯證的結果。
56、雷公藤的副作用:惡心,嘔吐,便血,月經紊亂。
57、人體以什么為中心:五臟
58、通常不能正常睡眠的病癥,中醫成為:不寐。
59、八綱辨證是指:表里,寒熱,虛實,陰陽
60、六淫致病中,性屬“黏滯”的病邪為:濕邪
61、惡寒與發熱同時出現,常見于:外感病的表征階段。
62、嘔吐患者正確服用中藥的方法:小量頻服。
63、清而稀薄稱為津,濁而稠厚成為液。
64、煎藥加水要適量:第一煎加水超過藥面 3-5cm,第二煎加水超過藥面 2-3cm。
65、藥性理論主要包括: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沉浮,毒性。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初級護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更多護師資料可加微信wantiku229免費領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