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門診的護理管理
口腔門診的護理管理:建立健全門診預防感染護理管理組織;定期組織醫院感染控制知識培訓;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明確崗位職責;加強醫院感染控制的環節管理,切斷感染途徑;做好質量監控。堅持持續改進。
醫院內感染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口腔科門診由于使用器械種類多、數量大,而且頻繁用于病人口中,直接接觸病人的唾液、血液,極易造成疾病的傳播。因此加強診療器械的消毒滅菌。嚴格執行預防感染操作規范,切斷交叉感染途徑,是口腔科門診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現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1 建立健全門診預防感染護理管理組織
成立由科護士長、護士長、感控護士組成的三級門診醫院感染護理管理組織,各級管理人員職責明確,實行逐級管理。嚴格把關。
2 定期組織醫院感染控制知識培訓
制定和落實醫院感染控制知識培訓計劃,尤其是口腔診療器械及環境的消毒滅菌,要求人人掌握,護士長每月對護士進行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考核,對新上崗和輪轉護士進行相關知識的崗前培訓,并定期對衛生員進行消毒衛生基本知識的教育。
3 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明確崗位職責
根據口腔科具體工作情況,分設分診護士、配合護士、消毒護士并制定相應的崗位職責。分診護士負責對就診病人進行分診導診,健康教育,物品領取,對外聯系和與總務科專門人員進行醫療廢物的交接和登記。配合護士每天做好診室的器械清點登記。環境消毒,保證診室內各類消毒器械、物品、藥物定位放置,確保在有效期內。負責向醫技人員提供各種物品,避免醫技人員在診療過程中離開診室或戴手套取用各種用物,診療結束后將用后物品送清洗室。并按要求分類放置醫療廢物和更換一次性椅套。消毒護士負責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維護保養、貯存及消毒滅菌效果檢測,配合感染控制科定期進行紫外線燈管強度檢測,消毒室、無菌室空氣檢測,器械消毒檢測,以及使用中消毒劑和滅菌劑微生物污染檢測,以確保各項消毒滅菌指標達標。
4 加強醫院感染控制的環節管理,切斷感染途徑
4.1 環境消毒管理牙科治療中,高速渦輪手機、超聲潔牙機都會產生飛沫,攜帶病源微生物形成氣溶膠進入空氣對環境中的空氣和物品造成污染。應根據工作流程進行合理布局,分別設置診室、清洗室、消毒室、無菌室,嚴格區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做好醒目標記,各類物品嚴格按區域放置。做到定期開窗通風,衛生員提前30min上班,每天2次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痰盂每天傾倒清洗,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劑消毒2次,每周1次徹底清掃消毒包括墻面、窗戶、空調過濾網、水龍頭濾網。護士每天用500 ra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診療臺、治療車2次,診室、清洗室、消毒室、無菌室采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每天早上、下午各30 min。
4.2 器械消毒滅菌管理有報道我國醫院口腔科器械乙型肝炎病人污染率為5%~3096,農村診所高達62%.因此器械消毒滅菌是預防交叉感染的重要環節,應嚴格遵守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堅決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凡接觸病人傷口、血液、破損黏膜或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各類診療器械,均先徹底清除粘著物,然后用含酶清洗液浸泡,超聲清洗機清洗后,高壓蒸氣滅菌。采用裸露滅菌時,滅菌后物品須置于無菌容器中,打開后有效期不得超過4 h.
4.3 加強醫務人員自我防護,嚴格規范洗手醫務人員可通過污染和未徹底滅菌的醫療器械,不慎刺破手指導致感染,也可通過治療操作中微粒直接吸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在病人診療時必須戴口罩、手套、防護鏡,使用一次性口腔檢查器械盒。有資料報道,操作后醫生的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污染率為9 38%,而正確洗手后hbsAg污染率為0.要求配合護士負責督促和指導醫技人員、進修和實習人員做好自我防護。
5 做好質量監控。堅持持續改進
充分發揮門診醫院感染護理管理組織的作用,感控護士每天隨機檢查科室消毒滅菌制度的落實和消毒規范的實施情況,護士長每月檢查2次,科護士長每月定期和不定期進行檢查,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發出護理質量檢查存在問題反饋表,要求科室限期分析討論,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1周內將整改效果向科護士長匯報。由科護士長進行追蹤檢查和效果評價,并在門診護士會議上進行通報。科室不能解決的問題,逐級報告,由醫院感控科和護理部協調解決,以確保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持續改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