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護理管理的組織原則
護理組織管理是把人員進行分工和協助,將時間和空間各個環節合理地組織起來,有效地運用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高效地完成護理目標。要將設計的組織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有機整體,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一、等級和統一指揮的原則
將組織的職權、職責按照上下級關系劃分,上級指揮下級,下級聽從上級指揮組成垂直等級結構,實現統一指揮。如護理組織上劃分為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護士的管理等級結構。
為了避免多頭指揮和無人負責的現象,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中需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強調無論什么崗位,組織的每一個層級只能有一個人負責,下級只接受一位上級管理人員的命令和指揮,對一位管理人員負責,避免兩個以上領導人同時對一個下級和一項工作行使權力,容易造成下級無所適從。下級只向直接上級請示,只有在確認直接指揮錯誤時可越級上報。上級不要越級指揮,以維護下級組織領導的權威。
二、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原則
三、管理層次的原則
要做到組織有效地運轉,組織中的層次應越少越好,命令路線越短越好。從上級到下級建立明確的職責、職權和聯系的正式渠道,組織層次越多,指令和命令必須通過組織層次逐層下達或上傳,會增加溝通困難。組織層次的多少與管理寬度相關,相同人數的組織,管理寬度大則組織層次少,反之則組織層次多。近年來,隨著現代通訊設備的應用,出現了加寬管理寬度,減少層次,使組織趨于扁平結構的趨勢。比如護理管理模式由原來的三級管理變成扁平式二級管理模式。
四、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則
管理幅度是指不同層次管理人員能直接領導的隸屬人員人數,管理幅度應是合理有限的。管理幅度是隨著各自的工作性質、類型、特點、護士的素質、技術水平、經驗、管理者的能力而定。根據情況和條件適當建立管理幅度,有效的管理監督要在合理的管理幅度下才能實現。層次越高,管理的下屬人數應相應減少。護理管理中,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的管理幅度要適當和明確,管理幅度過寬,管理的人數過多,任務范圍過大,使護理人員接受的指導和控制受到影響,管理者則會感到工作壓力大;如果管理幅度過窄,管理中又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造成人力浪費。應根據具體條件確立適當的管理寬度,以確保能夠提供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五、職責與權限一致的原則
權利是完成任務的必要工具,職位和權利是相對等的。分工本身就意味著明確職務,承擔責任,并確定與職務和責任相對應的利益。為了實現職、責、權、利的對應.要做到職務實在,責任明確,權利恰當,利益合理。遵循這一原則,要有正確的授權,組織中的一些部門或者人員所負責的任務,應賦予相應的職權。授予的權利不應大于或小于其職責,下級也不能超越自身的權利范圍。上級掌管總的權限,其他權限分配給下級,既統一領導,又分級負責。如果有權無責會助長瞎指揮和官僚主義,有責無權或權限太小,會阻礙或束縛管理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組織缺乏活力,不能真正履行相應的責任。
六、集權分權結合原則
集權是把權力相對集中在高層領導者手中,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組織的權威。集權能夠強化領導的作用,有利于協調組織的各項活動。分權是把權力分配給每一個管理層和管理者,使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就管理范圍內的事情作出決策。分權能夠調動每一個管理者的積極性,使他們根據需要靈活有效地組織活動。分權使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對于日常例行性業務按照常規措施和標準執行,領導只需要加以必要的監督和指導.下屬定期向上級匯報工作,只有在偏離正常運作的特殊情況時,才向上級報告,由上級親自處理。這種上下級的分工,有利于領導擺脫日常事務,集中精力研究及解決全局性管理問題,也有利于調動下級的工作積極性。
七、任務和目標一致的原則
強調各部門的目標與組織的總目標保持一致,各部門或者科室的分目標必須服從組織的總目標。只有目標一致,才能同心協力完成工作。例如護理部的目標必須根據醫院總體目標制訂,并始終保持一致。病房、門診、手術室等護理管理目標必須服從護理部的總體目標。組織的存在和發展是以任務和目標為核心的,組織的調整、改造也應以是否實現組織目標為衡量標準。要因任務、目標設事,以事為中心,因事設機構,因事設職位,因事配人員。
八、穩定適應的原則
穩定是指組織內部結構要有相對的穩定性,這是組織工作得以正常運轉的保證,但組織的穩定是相對的,建立起來的組織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作出適應性的調整。組織既穩定又靈活,能在多變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
九、精干高效原則
組織必須形成精簡高效的組織結構形式,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作為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十、執行與監督分設原則
執行機構與監督機構分開設立,賦予監督機構相對獨立性,才可能發揮作用。在組織的運行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保證這些問題得到及時發現和解決,就需要監督機構的有效監督。監督的力度及有效性取決于監督機構的獨立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