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護士資格《專業實務、實踐能力27號(上午)》考后復盤
C.引流腹腔滲液
解析:T管引流術的主要目的是引流膽汁、引流殘余結石和支撐膽道。引流腹腔滲液并非T管引流術的目的,因此選項C是正確答案。
A.碳酸氫鈉
解析:在輸血反應中,患者出現頭部脹痛、四肢麻木、惡心嘔吐和腰背部劇痛,這些癥狀可能是由于溶血反應導致的。為了促進血紅蛋白在尿中的溶解度,防止血紅蛋白結晶阻塞腎小管,應使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
B.氣囊放氣后留置三腔管觀察24小時
解析:根據處理流程,持續放置三腔二囊管24小時后應放氣數分鐘,再注氣加壓,以避免黏膜糜爛和缺血性壞死。如果出血停止,放出囊內氣體后繼續觀察24小時,未再出血可考慮拔管。因此,最妥善的處理是氣囊放氣后留置三腔管觀察24小時。
C.思維破裂
解析:思維破裂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常見的思維障礙,表現為概念之間聯想的斷裂,建立聯想的各種概念內容之間缺乏內在聯系。病人的言語或書寫內容的句子之間含義互不相關,變成語句堆積,令人不能理解。嚴重時,言語支離破碎,成了語詞雜拌。
D.從前額發際線至劍突
解析:測量胃管插入長度的正確方法之一是從前額發際線到劍突的距離。
B.臍與右骼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
解析:麥氏點的體表投影位置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
A.氣短或呼吸困難
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標志性癥狀是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甚至在靜息時也感到呼吸困難。因此,氣短或呼吸困難是該疾病的標志性癥狀。
A.產后4-6小時
解析:產后4小時應排尿,因為充盈的膀胱會影響子宮收縮。
E.弛張熱型
解析:弛張熱表現為體溫在39.0℃以上,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體溫差達2℃以上,最低體溫仍超過正常水平。這種熱型常見于敗血癥。
C.沙丁胺醇
解析:β2受體激動劑是控制哮喘癥狀的首選藥物,沙丁胺醇是其中一種常用的β2受體激動劑,因此對于急性發作的支氣管哮喘患者,沙丁胺醇是首選藥物。
B.30%乙醇
解析:在處理長發打結且黏結成團的情況下,應使用30%乙醇來濕潤頭發,以便更容易梳理。
C.積極預防和治療下生殖道感染
解析: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孕婦存在生殖器官感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可引起胎膜炎,使胎膜局部抗張能力下降而破裂。因此積極預防和治療下生殖道感染可以預防胎膜早破。
D.立即清除呼吸道痰液
解析:患者因痰稠不易咳出導致呼吸道阻塞,出現呼吸困難、喉部有痰鳴音等癥狀,此時最緊急的處理是立即清除呼吸道痰液,以恢復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吸痰法是適用于這種情況的護理措施。
A.2h內
解析:甲類傳染病要求發現后2小時內上報。
C.PaO255mmHg,PaCO240mmHg
解析: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是PaO2<60mmHe且PaCO2降低或正常。選項C中Pac₂為55mmHg,符合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而PaCO2為40mmHg,處于正常范圍內。
c.120次/分
解析:根據提供的計算方法,一般老年人運動后最宜心率為170減去年齡。王先生50歲,因此他的最宜心率為170-50=120次/分。
D.1:5000
解析:外陰炎患者坐浴時使用的高錳酸鉀溶液的濃度是1:5000。
A.頭低足高位,頭偏向一側
解析:一旦出現窒息,立即置病人于頭低足高位,輕拍背部以利血塊排出;或迅速用機械吸引,以清除呼吸道內積血,必要時立即行氣管插管或氣管鏡直視下吸取血塊,
C.痰液堵塞氣道導致窒息
解析:患者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近兩周急性發作,出現頻繁咳嗽咳痰,痰稠不易咳出,隨后出現劇烈咳嗽,突然呼吸極度困難,喉部有痰鳴音,表情恐怖,雙手亂抓。這些癥狀符合痰液堵塞氣道導致窒息的表現。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時,痰量增多且黏稠,容易堵塞氣道,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B.營養障礙期
解析:患者右小腿持續性劇烈疼痛,不能行走,夜間加重,右小腿皮膚蒼白,肌萎縮,足背動脈搏動消失。這些癥狀符合營養障礙期的特征,即疼痛和營養障礙為主,皮膚蒼白、干冷,肌肉萎縮,足背及脛后動脈搏動消失.
E.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解析: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一種主要侵襲四肢中、小動脈和靜脈的慢性閉塞性疾病,好發于男性青壯年。患者的長期吸煙史和冷庫工作史是該病的重要誘因。臨床表現中,右小腿持續性劇烈疼痛、夜間加重、皮膚蒼白、肌萎縮、足背動脈搏動消失,符合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營養障礙期的典型癥狀。因此,該患者可能的診斷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C. II度輕
解析:宮頸已脫出陰道口,宮體仍在陰道內,稱為Ⅱ度輕型。
C.子宮脫垂Ⅱ度輕型
解析:題目中描述的宮頸脫出陰道口,宮體仍在陰道內的情況符合Ⅱ度子宮脫垂輕型的定義,因此答案為C。
D.肥皂水
解析:肝性腦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腸,因為肥皂水會使腸腔內呈堿性,促進氨離子彌散入腸黏膜進入血液循環至腦組織,從而加重肝性腦病。
E.接觸面大小
解析: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上的正壓力成正比,比例系數分別稱為靜摩擦系數和滑動摩擦系數,通稱摩擦系數,其大小主要取決于接觸面的材料、光潔程度、干濕程度和相對運動的速度等,通常與接觸面的大小無關。
B.兩側腭弓、咽扁桃體
解析:咽拭子采集的正確部位是兩側腭弓和咽扁桃體,因為這些部位是咽部分泌物的主要來源,能夠有效采集到用于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的樣本。
A.呼吸低微B.呼吸深長
解析:腎虧虛患者通常表現為呼吸低微,因為腎虛導致氣血不足,呼吸功能減弱,表現為呼吸淺而弱。
C. 技術因素
解析:護士甲嘗試三次靜脈穿刺均未成功,而護士乙一次即成功,這表明護士甲在技術方面存在問題。家長因此拒絕護士甲繼續護理操作,主要是基于對護士甲技術能力的擔憂。
B.中度危險性物品
解析:中度危險性物品是指與完整黏膜相接觸,而不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觸破損、破損黏膜的物品。如胃腸道內鏡、氣管鏡、喉鏡、呼吸機管道、體溫表、壓舌板等。
D.1%乳酸溶液
解析:滴蟲性陰道炎的局部治療可使用1%乳酸或0.1%區0.5%醋酸溶液陰道灌洗。
C.特級護理
解析:大面積燒傷屬于嚴重損傷,需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因此應提供特級護理。特級護理要求設專人24小時護理,備齊急救藥品和儀器,制定并執行護理計劃,嚴密觀察病情,這些都是大面積燒傷患兒所需的護理措施。
C.黏膜層
解析:胃壁從外向內分為漿膜層、肌層、黏膜下層和黏膜層。黏膜層有豐富的腺體,由功能不同的細胞組成,包括主細胞、壁細胞和黏液細胞。因此,胃腺主要分布在黏膜層。
A.30分鐘內
解析:甘露醇250ml應在10~20分鐘內快速靜脈滴注,因此滴完的時間應在30分鐘內。
C.置尸體去枕平臥
解析:尸體護理時應將尸體仰臥,頭下墊一枕頭,以防面部淤血變色。置尸體去枕平臥的做法不妥,因為這樣可能導致面部淤血變色,勞拉西泮屬于
C.苯二氮革類藥物
解析:勞拉西泮屬于苯二氮革類藥物。
B.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
解析: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被確認為子宮頸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與子宮頸癌的發生關系最為密切的病原體是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
C.病人角色消退
解析:角色行為減退指患者已經適應了患者角色,但由于某種原因,又重新承擔起原先扮演的其他角色,患者角色退回從屬地位。通常見于重要生活事件的發生。病人李某因女兒高考在即,堅決要求出院,這正符合病人角色行為減退的定義。
D.藥液濺到皮膚上,應立即用2%碘伏擦拭污染部位的皮膚
解析:化療藥物外漏時,藥液濺到皮膚上應立即用肥皂液和清水清洗暴露部位的皮膚,而不是用2%碘伏擦拭。因此,選項D不正確。
A.2周~2個月
解析:小兒遷延性腹瀉的病程在2周至2個月之間。
B.2周至2個月
解析:遷延性小兒腹瀉的病程在2周至2個月之間。
D.12小時
解析:發生重大過失行為的,如導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導致三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等情形,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C.政府
解析:根據中國的公共衛生政策,第一類疫苗的費用由政府承擔,以確保全民健康。
B.溶血反應
解析:王某在輸血過程中出現頭脹、四肢麻木、胸悶、腰背部劇痛,脈搏細弱快,血壓下降,這些癥狀與溶血反應的開始階段表現完全吻合。溶血反應是由于病人血漿中的凝集素和所輸血中紅細胞的凝集原發生凝集反應,導致紅細胞凝集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從而造成組織缺血缺氧。
A.促使膽堿酯酶失活
解析:有機磷中毒的發病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導致乙酰膽堿在神經突觸處過度積累,從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癥狀。全血膽堿酯酶活力測定是診斷有機磷中毒的重要依據,因此選項A“促使膽堿酯酶失活”是正確的。
B.吸氣性呼吸困難
解析:吸氣性呼吸困難表現為吸氣顯著困難,嚴重者吸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和肋間隙明顯凹陷,稱為“三凹征”,并伴有干咳。
A.由政府承擔全部費用
解析:一類疫苗是指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通常由政府承擔全部費用,以確保全民能夠免費接種,達到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目的。
D.定期更換
解析:搶救物品管理的“五定”制度包括定數量品種、定點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滅菌及定期檢查維修,而定期更換并不在“五定”制度中。
E.5年
解析:護士辦理執業注冊變更后,其執業許可期限為5年。
E.阿昔洛韋
解析:阿昔洛韋是目前水痘抗病毒治療的首選藥物,在水痘發病后24小時內應用才有效。
B.柳氮磺吡啶
解析: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療輕度潰瘍性結腸炎的首選藥物,適用于輕、中型或重型患者。
D.水腫
解析: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包括凝血障礙、水楊酸反應、阿司匹林哮喘和變態反應等,一般不包括水腫。
D.2~4小時
解析:一般尸斑出現的時間是死亡后2~4小時,最易發生于尸體的最低部位。
C.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解析: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典型癥狀包括外陰瘙癢和白帶呈豆渣樣,這些癥狀與題目中患者的表現完全一致。因此,患者可能診斷為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E.消毒液浸泡
解析:呼吸機的濕化器應定期消毒,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A.個人距離
解析:個人距離一般在45-120厘米之間,適合進行較為私密的交流,如安慰患者。
A.進食-疼痛-緩解
解析:胃潰瘍的疼痛特點為進食后0.5~1小時出現疼痛,持續1~2小時后逐漸緩解,其典型節律為進食-疼痛:緩解。根據圖示潰瘍的位置,可以判斷為胃潰瘍,因此選擇A選項。
B.尸斑
解析:尸體死亡后,血液因重力作用沉積于尸體低下部位,形成暗紅色條紋,這種現象稱為尸斑。尸斑通常在死亡后2-4小時開始出現,12小時左右固定。因此,冠心病患者死亡3小時后,家屬發現腰背部出現暗紅色條紋,說明尸體出現了尸斑)
D.柱狀擴張
解析:支氣管擴張常發生于段或亞段支氣管壁的破壞和炎癥改變,受累管壁的結構,包括軟骨、肌肉和彈性組織破壞后被纖維組織替代,形成柱狀擴張、囊狀擴張和不規則擴張3種類型。
A.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向右畫–水平線,再從髂前上棘作一垂直線,取外上1/4處,避開內角
解析:正確的注射部位是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向右畫–水平線,再從髂前上棘作一垂直線,取外上1/4處,避開內角。這是臀大肌注射的十字法定位方法,適用于肌內注射黃體酮。
A.8個月大嬰兒
解析: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因臀大肌尚未發育好,注射時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因此,8個月大嬰兒不適合使用臀大肌注射。
C.一級醫療事故
解析: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事故是指在醫療活動中,因違反相關法規和規范,過失造成病人人身損害的事故。根據對病人的人身損害程度,醫療事故分為四級。一級醫療事故是指造成病人死亡或重度殘疾的情況。題目中描述的事件是護士誤將甲床患者的青霉素輸給乙床患者,導致乙床患者因青霉素過敏死亡,這符合一級醫療事故的定義。
A.下丘腦
解析: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下丘腦通過調節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來維持體溫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