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損傷如何進行急救
頸部損傷的急救,首先是解除呼吸道的阻塞和制止大出血。其次是處理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穿透傷,以減少感染和瘺的形成。
(一)解除呼吸道的阻塞:立即解除勒縊,血腫壓迫氣管和清除氣管內血液等阻塞物,必要時可緊急行氣管切開術,同時給氧。在有顯著內出血時(主要表現為咳血),也可行氣管切開術。
(二)制止大血管出血:緊急情況下可用拇指直接壓迫血管主干。如頸總動脈或其分支出血,可于傷側胸鎖乳突肌中點、環狀軟骨平面,用手指對著第六頸椎橫突壓迫頸總動脈,可減少出血,或用沙布直接填塞創口壓迫止血,然后用不環繞頸部的膠布固定。
觸電患兒護理常規
1.根據病情行心肺復蘇術、電除顫。
2.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給予氧氣吸入。
3.建立靜脈通道,按醫囑給予藥物,糾正心律失常。
4.嚴密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意識、瞳孔的變化,給予心電監護。
5.處理好創面以及合并傷。
6.做好安全防護。患兒躁動時使用約束帶及床欄。
7.對患兒及家長給予安慰和關心,減輕其恐懼感。
8.病情穩定后護送住院治療。
透析中發熱怎么處理
直接與血液透析相關的發熱反應較為少見。一旦發生,應仔細尋找潛在細菌感染源。透析相關發熱往往與透析用水污染、含內毒素水平過高、透析器復用等有關。接受高流量和高效透析的患者,透析用水的要求更為嚴格,否則,熱源反應的發生率增加。
1.仔細體檢,除外其它引起發熱的原因(如肺部感染、血管通路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
2.留取透析器出口處透析液,進行細菌培養和內毒素檢測。
3.嚴格進行水處理及消毒,保證透析用水治療。
4.接受高流量和高效透析患者,使用超純水進行透析。
5.復用透析器進行嚴格消毒。
6.定期監測透析水中內毒素含量。
7.根據患者臨床病情,使用降溫治療。
來蘇兒中毒的急救措施與預防
來蘇兒又稱甲酚、煤酚,常用來消毒、防腐、制作農藥等。成人口服2~15g,小兒服50~500mg即可致死。
(一)判斷
有接觸史或使用史,據以睛癥狀判斷不難。
1.呼吸系統:常出現肺炎、支氣管炎、肺水腫、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
2.消化系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
3.神經系統:頭痛、頭暈,甚者抽搐驚厥、震顫等。
4.循環系統:心律不齊、心慌、心悸、血壓下降、休克。
5.泌尿系統:血尿、蛋白尿、黑色“酚尿”、尿毒癥。
6.眼睛:角膜炎、結膜炎、角膜灼傷,甚者可失明。
(二)急救
1.口服中毒者:催吐,用溫水或牛奶徹底洗胃,或服植物油以保護胃粘膜。
2.皮膚污染者用溫清水充分沖洗。
3.吸入中毒者迅速搬運出現場,吸氧。
4.眼傷者用清水沖洗。
以上各種中毒,嚴重者速送醫院。
(三)預防
1.生產車間、容器要密閉,防漏泄。
2.進入高濃度腐蝕劑場所要戴防護面具和穿防護衣。
3.藥物要有標簽,嚴加保管,防誤用錯用。
4.加強宣教工作,提高群防的能力。
心臟按壓的注意事項
1.按壓部位、姿勢要正確;
2.按壓應平穩、規律,用力要均勻、適度;
3.為避免按壓時嘔吐物反流至氣管,病人頭部應適當放低;
4.心臟按壓必須同時配合人工呼吸。一人單獨操作時,可先行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再作胸外心臟按壓15次/分;如兩人操作,則一人先做口對口人工呼吸1次,另一人做胸外心臟按壓5次,如此反復進行;
5.操作過程中,救護人員替換,可在完成一組按壓、通氣后的間隙中進行,不得使復蘇搶救中斷時間超過5~7秒。但胸外心臟按壓最好一人堅持10~15分鐘,不要換人過勤;
6.按壓期間,密切觀察病情,判斷效果。胸外心臟按壓有效的指標是按壓時可觸及頸動脈搏動及肱動脈收縮壓≥8kPa.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