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軟組織損傷的外科護理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表現為傷口疼痛、出血、瘀血斑,重者可出現休克、發熱、畸形、功能障礙、合并感染,傷口的形態和深度隨致傷物、致傷力而異。
1.嚴密觀察病人的意識狀態、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瞳孔、貧血征象、尿量等,并認真記錄。即使有些較輕的損傷也不能大意,避免潛在的危險對病人造成危害。
2.患肢或受傷局部抬高、制動、避免不必要的搬動,以減少出血或再損傷。
3.觀察傷口出血情況,根據出血部位,及時止血。如果傷口出血較多,可能由較大血管損傷,緊急情況,可用雙手卡壓傷口近心端肢體,或加壓包扎傷口。若能看到或找到損傷的血管,用鉗峽止血最為理想。如用止血帶,一定要記錄時間,每隔1h左右放松1次,3~5min重新扎上。同時,盡快做好術前準備,配合醫生手術探查,止血。
4.觀察疼痛的程度時性質,疼痛與損傷的程度和局部的活動度有關,損傷越嚴重,局部活動度越大,疼痛越劇烈。疼痛一般在傷后2~3d開始緩解,傷口周左右可適應。如果疼痛沒減輕反而有加重趨勢,可考慮感染的可能。
5.觀察腫脹程度。損傷后的腫脹程度與損傷部位的結締組織特征和血管分布有關,結締組織、血管豐富的部位腫脹明顯。
6.觀察肢端血液循環情況。肢體軟組織損傷可累及血管,造成血管損傷部位遠端血液循環障礙,甚至造成肢體缺血性壞死。因此要注意觀察肢端顏色、溫度、動脈搏動及疼痛性質,和是否有被動牽拉指(趾)痛。包扎后的傷口應注意敷料和外固定的松緊度。如發現肢端皮膚蒼白或紫紺,溫度明顯低于健側,動脈搏動消失為肢體缺血的表現,應及時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7.觀察神經功能。肢體損傷也可使神經損傷,應注意觀察肢體的運動和皮膚的感覺情況,以便早發現早處理。
腸扭轉的外科癥狀
腸扭轉具有一般腸梗阻癥狀,但發病急驟,疼痛劇烈、病員輾轉不安,休克可早期出現。腸扭轉以順時針方向旋轉多見,扭轉程度輕者在360°以下,嚴重者可達2~3轉。其癥狀因小腸或乙狀結腸扭轉略有差異。
小腸扭轉:急性小腸扭轉多見于青壯年。常有飽食后劇烈活動等誘發因素,發生于兒童者則常與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等有關。表現為忽然發作劇烈腹部絞痛,多在臍四周,常為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重;腹痛常牽涉腰背部,病人往往不敢平仰臥,喜取胸膝位或蜷曲側臥位;嘔吐頻繁,腹脹不顯著或者某一部位非凡明顯,可以沒有高亢的腸鳴音。腹部有時可捫及壓痛的擴張腸袢。病程稍晚,即易發生休克。
乙狀結腸扭轉:多見于老年男性,常有便秘習慣,或以往有多次腹痛發作經排氣、排便后緩解的病史。臨床表現除腹部絞痛外,有明顯腹脹,而嘔吐一般不明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