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病手術術后護理
肛腸疾病術后一般2~3h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肛腸疾病術后的疼痛較其他外科術后的疼痛要重。患者的情緒特征往往是:煩躁、易怒甚則嚎哭、呼叫。醫護人員要用各種方式轉移術后患者的注意力,和藹體貼的詢問交談,并請患者最親近、最信賴的人協助,使患者痛感轉移,并耐心地解釋某些局麻鎮痛的利弊及在必要情況下的使用。這些措施對術后患者度過疼痛這一關行之有效,并降低了劇毒麻醉鎮痛藥的使用及重復使用。
術后的換藥關、擴肛關與患者對疼痛的恐懼直接有關。對此除采取上述措施外,還應在此之前做好準備工作;要解除患者的顧慮,增加對換藥、擴肛重要性的認識,使患者認識到這兩項必備的措施對術后的痊愈、康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減輕疼痛,在操作中除手法技巧之外,還有心理上的準備,使患者排便通暢,合理坐浴,如此就較容易渡過這兩關。
術后由于疼痛的刺激,麻醉藥的作用及患者緊張、恐懼、疑慮、羞澀的心理,使多數患者出現了排尿、排便困難,其痛苦難以明述。這時要采取多種方式誘導排尿、排便,有時還可按特定穴位促使排尿、排便。
術后的飲食難,多數是由患者懼怕排便排尿的痛楚和因多種原因導致的食而無味無饑餓感,行步難是由術后疼痛而形成階段性的患者自主不自覺的被動性姿勢。
過敏性紫癜的護理措施
過敏性紫癜又稱紫癜,是侵犯皮膚或其他器的毛細血管及小動脈的一種過敏性血管炎,多發生與男性兒童,特點是血小板不減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及關節癥狀。
主要臨床表現:
好發于3~10歲兒童,開始出現皮膚及粘膜紫癜,并有發熱頭痛,不適及食欲不振。偶兒以腹絞痛或關節痛為主要表現。最早的皮膚表現為小而分散的淤點式蕁麻疹樣皮疹,一般在一天以變為出血性的。好發于四肢伸側及臀部,呈對稱性。約有50%病例發生腎損害,從輕度腎炎到嚴重的腎功能衰竭。
治療原則:
1.設法除去致敏因素。
2.單純者可用復方路丁、鈣劑、維生素C、抗組治胺制劑。
3.發熱及關節炎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但不能阻止腎臟侵犯,對頑固的慢性腎炎者可加免抑制劑。
4.中醫療法:根據本病的臨床癥狀辯證論治。
護理重點:
1.慎用易引起過敏的藥物及食物。
2.加強體育鍛煉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
3.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