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圍手術前病人的護理評估
1一般情況
① 了解病人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職業、民族等;有無藥物過敏史及手術史;有無家族遺傳及傳染病史等。女性病人尚需了解月經史、生育史等。
、 了解病人機體生命活動的最基礎情況。如入院時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狀態等。
2身體狀況術前必須充分估計病人的手術耐受力,手術耐受力的優劣常與以下情況關系密切:
① 年齡: 嬰幼兒及老年人身體抵抗力低下,手術后各臟器功能變化顯著,手術風險較大。
、 營養狀況: 營養不良的病人手術耐受力下降,圍手術期易發生休克、各種感染、傷口愈合障礙等。
③ 重要臟器功能狀況: 一般外科手術前要求常規做血、尿、糞常規檢查,血清電解質測定,出、凝血時間測定,肝、腎功檢驗,心電圖、胸部X線檢查等。必要時還需全面心、肺功能測試,B超、CT、MRI等也常被采用。根據各項信息資料,對病人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肝及腎功等作出準確評估。尤其對慢性心、肺、肝、腎疾病病人,更應注意。
④ 疾病的性質和程度: 嚴重感染、嚴重損傷、惡性腫瘤晚期等外科疾病,常需手術處理。但全身情況明顯不佳,抵抗力很差,手術危險增大。
大腦復蘇后治療及護理
1 治療原則包括: ① 維持良好的呼吸功能。② 確保有效循環穩定。③ 防治腎功能衰竭。④ 糾正酸中毒。⑤ 治療原發疾病。
2 復蘇后護理① 加強營養支持: 對復蘇后病人要保證熱量供給,必要時采用胃腸外營養,待胃腸道功能恢復后可鼻飼飲食,宜取頭高10°~30°臥位以減輕腦水腫,定時翻身,防止壓瘡。② 防治感染: 常規使用抗生素并應加強預防感染的護理,對長時間留置導尿管的病人應定期更換導尿管,每日用消毒棉球擦洗尿道外口及會陰部,注意更換引流瓶,以防止泌尿系統感染;對施行機械通氣的病人,應特別注意預防肺部感染,嚴格執行吸痰導管的消毒和無菌操作,有條件時,每次吸痰均應更換消毒吸痰管,吸引負壓不宜過大,避免氣道粘膜受損。③ 防止并發癥: 及時發現有無因心臟按壓所致的肋骨骨折、血氣胸等并發癥,并給予相應處理。④ 病情觀察: 予以心電監護,一旦出現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時立即通知醫師,每15分鐘測量脈搏、心率和血壓1次至穩定;病人出現呼吸困難、鼻翼扇動、呼吸頻率明顯增快,應警惕呼吸衰竭的發生;復蘇后需留置導尿管,觀察并記錄每小時尿量,定時監測血、尿中尿素氮和肌酐濃度,以便隨時了解腎功能有無異常改變;注意觀察病人意識,發現表情淡漠、嗜睡、發紺,說明腦缺血、缺氧,應采取緊急措施,防止腦功能損傷;病人若出現瞳孔對光反射,表示中腦功能開始恢復,出現聽覺則為大腦皮質功能恢復先兆,病人即將清醒。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