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及月經周期的調節
1.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
(1)增生期:月經周期的第5~14天。
(2)分泌期:月經周期的第15~28天。
(3)月經期:月經周期的第1~4天。此期雌激素水平降低且無孕激素,內膜小動脈,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局灶性壞死,壞死的內膜組織剝落與血液混合排出,形成月經。
2.月經的周期性調節:是通過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實現的。
◇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即卵泡刺激素釋放激素和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作用是促進垂體合成、釋放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激素;
◇垂體分泌促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激素,能促進卵泡發育,刺激排卵,形成黃體,產生孕激素與雌激素;
◇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于子宮內膜及其他生殖器官使其發生周期性變化,其分泌量可對下丘腦、垂體產生反饋作用。
3.月經的臨床表現:指有規律的伴隨卵巢周期性變化而出現的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標志之一。
妊娠期母體變化
(一)生理變化
1.生殖系統
2.乳房:妊娠早期開始增大,充血明顯。妊娠末期,尤其在接近分娩期擠壓乳房時,可有數滴稀薄黃色液體溢出稱初乳。
3.循環及血液系統
4.泌尿系統:孕婦夜尿量多于日尿量。易患急性腎盂腎炎,以右側多見。
5.呼吸系統:呼吸次數在妊娠期變化不大,但呼吸較深。
6.消化系統:妊娠早期出現不同程度的早孕反應。妊娠中晚期,腸蠕動減弱,易便秘。
7.內分泌系統:垂體催乳激素逐漸增量,分娩前達高峰與其他激素協同作用,促進乳腺發育的作用,為產后泌乳作準備。
8.其他
(二)心理變化
1.孕婦常見的心理反應
2.孕婦的心理調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