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閉
癃閉是指排尿困難,甚至小便閉塞不通的一種疾患。其中以小便不暢,點滴而短少,病熱較緩者稱“癃”;以小便閉塞,點滴不出,病熱較急者為“閉”。臨床多合稱為癃閉。西醫中各種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及尿閉,都屬本病范疇。
根據《素問。靈蘭秘典論》指出“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的理論,癃閉的發生,主要由于膀胱和三焦氣化失常。而膀胱和三焦氣化失常,主要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常有關。
(1)濕熱蘊結:素嗜辛辣酒漿,或過食肥甘濕熱蘊結,下注膀胱;或因腎熱移于膀胱,致膀胱氣化利而成癃閉。
(2)脾腎虛弱:腎為水之下源,司二便,與膀胱互為表里,統攝全身之水液。先天稟賦不足,房室不節,久病不愈,致使腎氣不足,命門火衰,水虧火旺,影響膀胱氣化功能,而致癃閉。脾主運化,常因飲食不節或勞倦太過,中焦脾胃受損,氣虛下陷,升運轉輸無力,影響膀胱氣化不利,使小便閉澀,難以排出,逐成癃閉。
(3)尿路阻塞:瘀血敗精凝聚,或尿道結石,停留不去;或跌打損傷,累及經絡,氣血瘀阻,形成癃閉。
眩暈的中醫護理
(1)肝陽上亢型:
①患者常因情緒激動而誘發眩暈,應做好說服解釋工作,使患者注意克制情志變化,并努力創造幽雅和諧的養病環境,使其心情舒暢。
②病室應涼潤通風,光線柔和,整潔安靜,避免噪音刺激。
③飲食以清淡為主,可多食用山楂、淡菜、紫菜、芹菜、海蜇、荸薺,香菇等,禁食辛辣、油膩、粘滑及過咸之品。
④針刺風池、太沖、合谷或肝俞、腎俞、三陰交等穴位,可以緩解眩暈。
⑤眩暈嚴重時,不能起床活動,需臥床休息,做好基礎護理。當眩暈緩解后,還需休息一段時間,起坐動作不宜太快,少作旋轉、彎腰動作,行走時可用拐杖扶持。怕光線刺激的患者可戴太陽鏡,以減少眩暈發作。
⑥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可給予緩瀉劑。
(2)腎精虧損型:
①根據證型安排病床。陽虛者宜住溫暖處,陽光充足,避免風寒;陰虛者應注意室內涼潤,通風良好,光線不可過強,保持安靜。
②使患者睡眠充足,失眠時可針刺神門、內關、或口服琥珀膠囊4粒等鎮靜劑。
③中藥早晚溫服。若眩暈發作有定時,可于發作前1小時服藥,或能緩解癥狀。若伴嘔吐時,可將藥液濃縮,少量多次頻服,必要時用鼻飼給藥。
④飲食以營養豐富,易消化,有補益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胡桃肉、紅棗、山藥、甲魚、羊肝、豬腎等血肉有情之品。陰虛患者忌食羊肉、辛辣。
⑤針刺腎俞、肝俞、三陰交、脾俞、百會,也可耳穴埋針,療效均可。
(3)氣血兩虛型:
①注意保持病安靜,溫暖的環境,在做各種護理操作時動作盡量輕柔,不要碰撞或搖動床位,以免加重病情。
②重病患者,以臥床休息為主,康復期可安排參加戶外活動,如散步、氣功等體育鍛煉。
③飲食宜少食多餐,以細軟、滋補為主,鼓勵患者食用種粗糧、蜂蜜、山楂、香蕉、西瓜等。
④針灸常用穴位有氣海、三陰交、足三里、脾俞。梅花針與捏脊療法,可以改善脾胃功能,有助于患者增進食欲。
(4)痰濁中阻型:
①痰濕較盛的患者應居住在寬敞明亮、通風、干燥、溫度適宜的房間。
②觀察患者眩暈及嘔吐情況。一般眩暈多為發作性,發作時視物不清,兩眼發黑,輕者自覺如騰云駕霧,閉目后癥狀可減;重者如四周事物均在旋轉,站立不穩;并伴惡心嘔吐,發作數小時或數日后逐漸減輕。如眩暈漸起,其它癥狀持續不愈,逐漸加重,則反屬難治,應做好病情觀察記錄,并通知醫生。
③針刺中脘、豐隆、內關、風池,如眩暈嚴重,不省人事者,加針人中穴。
④可多食苡米、紅小豆、西瓜、玉米、冬瓜、竹筍等清熱利濕之物,禁忌甜粘、生冷、肥膩飲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