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6年護士資格考試《內科護理學》預習資料20套
風濕性疾病常見癥狀
(一) 簡述
風濕性疾病是指累及骨、關節及周圍組織的一組疾病。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免疫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代謝性(痛風)、內分泌性(肢端肥大癥)、退化性(骨關節炎)、地理環境性(大骨節病)等各種風濕性疾病。
臨床共同特點: ① 多為慢性起病,病程較長,甚至終身。② 病程中發作與緩解交替。③ 同一疾病的臨床表現個體差異較大。④ 有復雜的生物化學及免疫學變化。⑤ 對治療的個體差異較大。護理特點: ① 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尤為重要。② 發作期幫助病人減輕癥狀與緩解期指導病人預防復
發同等重要。③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藥物療效、耐受性及副作用,注意個體差異。
(二) 關節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
關節疼痛是風濕性疾病的主要癥狀。臨床表現: 痛風發作急驟,固定于少數關節,不對稱分布,疼痛難忍;風濕性關節炎多呈游走性關節疼痛,無關節組織破壞;類風濕關節炎影響腕及近端指關節,常對稱分布,關節痛活動后減輕,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畸形、僵直;骨關節炎累及遠端指間關節;系統性紅斑狼瘡影響近端指間關節及腕、足、膝、踝關節,對稱分布;強制性脊柱炎累及膝、髖、踝關節,多不對稱。
(三) 多器官系統損害癥狀
風濕性疾病可累及皮膚、肺、胃腸、腎、心臟、神經、血液等各器官系統。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多數面部有對稱性皮疹,有些病人有狼瘡性腎炎,可累積消化道致吞咽困難、便秘、累及肺出現吞咽困難。
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護理
1. 消瘦
護理措施:
① 指導病人建立正確的進食行為。
② 制定飲食計劃,根據原發病來提供合理的膳食,如甲亢者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糖尿病者應低糖、低脂、高蛋白質、高纖維素飲食。
③ 對食欲不振者應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調配以增進食欲保證進食,極度消瘦者可遵醫囑給予靜脈營養;
④ 注意皮膚護理,避免骨骼突出部位碰傷或引起壓瘡。
⑤ 遵醫囑做好有關檢查的護理配合和原發疾病的治療及護理。
2. 肥胖
護理措施:
① 心理護理,根據不同年齡、性別、肥胖程度和情緒狀態與病人進行個別交談,給予恰當的分析、解釋和指導,使病人正確對待存在的問題,積極配合檢查和治療。
② 飲食護理,指導病人自覺節制進食量,改變飲食習慣,飲食應低熱量、低脂、低鹽、粗纖維、富含維生素,使每周體重下降0.5~1.0kg。同時嚴密觀察,防止因熱量過低引起的衰弱、抑郁、脫發,甚至心律失常的發生。
③ 運動護理,選擇適合病人情況的有氧運動方式,逐漸增加運動量,注意循序漸進、長期堅持。
④ 經飲食調整、運動鍛煉未能奏效時,遵醫囑指導病人短期應用減肥藥。
相關推薦:
2015執業護士考試真題及答案 ※ 執業護士題庫 ※ 2015年考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