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6年護士資格考試《內科護理學》預習資料20套
循環系統疾病常見癥狀及護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難:是由于各種原因的心臟疾病發生左心功能不全時,病人自覺呼吸時空氣不足,呼吸費力的狀態。病人常出現發紺、坐位呼吸,同時可有呼吸頻率、節律和深度的異常。
(一)程度
1.勞力性呼吸困難
2.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
3.端坐呼吸
(二)護理問題
1.氣體交換受損——與肺淤血有關。
2.活動無耐力——與缺氧有關。
(三)護理措施
1.調整體位安置患者坐位或半臥位。
2.穩定情緒了解患者心態,予以安慰和疏導。
3.休息減輕體力活動,加強生活護理。
4.供給氧氣
5.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觀察呼吸困難的特點、程度、發生的時間及伴隨癥狀,及時發現心功能變化情況,加強夜間巡視及護理。
二、心前區疼痛:是因各種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臟、主動脈或肋間神經的傳入纖維,引起的心前區或胸骨后疼痛。
(一)護理問題疼痛——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炎癥累及心包或胸膜壁層有關。
(二)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觀察病人的情緒狀態,與病人共同分析疼痛的發展過程,消除對疼痛的恐懼感。
2.減輕疼痛,預防復發
三、心悸:是患者自覺心跳或心慌,或伴有心前區不適的主觀感受,自述心搏強而有力、心臟停跳感或心前區震動感。
(一)護理問題心悸——自覺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區不適。
(二)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根據發病原因向患者說明一般心悸并不影響心功能,以免因焦慮而導致交感神經興奮,產生心率增快、心搏增強和心律的變化,加重心悸。
2.注意心律、心率的變化:對心律失常引起心悸的患者,應測量心率、心律、血壓,必要時予心電圖和血壓的監護。
3.嚴密觀察病情:對嚴重心律失常引起心悸的患者,應臥床休息,進行心電監護。
四、心源性水腫:是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體循環系統靜脈淤血等原因,使組織間隙積聚過多液體所致。
(一)護理問題
1.體液過多——與右心功能不全所致體循環靜脈淤血有關。
2.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水腫、臥床過久、營養不良有關。
(二)護理措施
1.調整飲食:根據心功能不全程度和利尿效果以及電解質情況調整鈉鹽的攝入量。向患者和家屬說明限制鈉鹽的重要性。
2.維持體液平衡,糾正電解質紊亂
3.皮膚護理嚴重水腫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營養不良,皮膚抵抗力低,感覺遲鈍,易破損和發生感染,應保持床單和患者內衣的清潔、干燥;保持會陰部皮膚清潔、干燥;進行有創操作時,要嚴格執行無菌原則,水腫液外滲局部用無菌巾包裹,防止繼發感染;注意觀察有無褥瘡發生。
相關推薦: